"我们科学家“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一事无成 于 2023-01-09, 18:42:58:
最近看到一些利用翻译玩弄把戏的事情,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趣事。
那时候我还算半拉或者少半拉在学界混的,喜欢浏览一个叫做“科学网”的网站。科学网嘛,当然是一帮学界人士聚集的地方,很多人在上面开了博客高谈阔论。其时,有一位刚从美国“放弃高薪诚聘和绿卡,毅然回国”的人士是科学网的当红炸子鸡,有高论出台,科学网每每会在首页推荐,所以经常家拜读。
《围城》里有一位教育部派出的督学言必称:“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科学网这位老兄则经常道:“我们科学家”如何如何。
科学家?我知道,在美国你如果博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你的导师不想让你毕业即失业还想赏你一口饭吃,便从自己的经费里拿出一点来再雇佣你一年。恭喜你,这时候学校给你的头衔很可能就是“Scientist”。翻开我们的初中英语课本看看,没错,“Scientist” 就是科学家,“Artist” 就是艺术家。这当然怪那些教材编纂者,翻译的“信达雅”首先就站不住脚。“Scientist”在英文语境里就是个科学工作者,“Artist”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跟中文语境里的成名成家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们那是怎么把它们翻译成“科学家,”艺术家“的?当然类似的错误翻译还有很多,恕我不一一列举。
回到哪位老兄,其智商看上去也正常偏上,应该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成了中文语境里的“科学家”——即便是中文里的家都是别人尊称你的不是你自称的——,大概差不离是有英文头衔“Scientist”和中学英语课本兜底壮胆,又想得到中文里”家“的那种虚荣,便流着鼻涕,歪着嘴”我们科学家“般地开口了。
说起来,科学文化人其实最可耻了。你看人家归国搞艺术的也不少,我就没有听谁自己说”我们艺术家“如何。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罢了。
在国门刚开的时候,很多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蒙事和招摇撞骗,后来随着大家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似乎有所改观。但以我最近上网的经历看来,在网络发达,咨询甚至泛滥的今天这种事情居然又多了起来,还骗得越来越大,受众越来越多了。那位”科学家“估计现在也恨自己当初口气和胆子不够大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