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常环境中来说,酒店允许赊账看上去是一种人情温暖。但是实际是黑暗描写。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要说什么黑暗,真正的黑暗,对人来说黑暗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而是微弱荧光即将逝去时那一刻的黑暗。生命中最黑暗的不是死亡,而是明知自己将死,还用干枯的躯体苦苦求存。
为什么酒店赊账是个黑暗描写,具体理由如下:
1. 什么样的酒店会赊账,其实酒店赊账很常见,古代有现代也有,中国有,西方也有。但是允许赊账的往往就是贫困地方的酒店。也就是说酒店允许赊账本身就是对贫困的一种描述。
2. 赊账对孔乙己这样的人来说是人情吗?从酒店角度来说,可以说人情占一小部分,生意占大部分。这只能说是贫困地方酒店经营的一种策略。而从孔乙己角度来说,这是现实带给他的无可回避的羞辱。古代可以读书本身就代表着至少曾经家里还是有一定条件的。但到现在为了一口酒也要赊账这本身就说明他自身命运的悲哀。
3.如果在古代,读书人多少还有点希望,比如范进老来中举,那就算是翻身了。可是结合小说时代背景,孔乙己这样的原本读四书五经为了考科举而读书的人,在清末科举废除以后,几乎就丧失了翻身的希望。希望渺茫或还有生机,但是现实是希望破灭,那就只有悲哀的活着。这不是黑暗吗?这对孔乙己来说还不够残酷吗?
所谓的控诉封建制度的黑暗不过是某些人加上去的注释,不过是为了政治服务而写入的。如果孔乙己是控诉封建制度的黑暗。那么网上流传的外卖小哥告诉你 C 语言里*P 与p 的差别时,又是什么呢?
所以你说文章里酒店赊账是看到了当时的社会温情,这个解读是错的,错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