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李宗仁归国的序幕   作者:周志兴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1965年的10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刚刚开学不久,这天,初一 英语班被老师领来一个新同学,叫程琳,高高的个子,很瘦。老师介绍说,她长 居海外,中文说不太好,英语很流利。班上的同学都很疑惑,因为这是一所很难 考进的学校,谁有这么大的路子插班?当时,我坐在教室里。可是,一群13岁的 孩子们怎么能够懂得大人的事情呢?   后来才知道,这是可以记入历史的大事件。   这是和原中华民国的代总统李宗仁从海外回归祖国联系在一起的事情。   李宗仁有一个秘书程思远,就是程琳的父亲,后来他做过全国政协的副主席。 他多年追随李宗仁,有人说他是李宗仁的秘书。这个秘书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秘 书,实际上是李宗仁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信任的人,是可以代表他的人。但 是,1949年以后,李宗仁因为和蒋介石不和,就寓居海外了,程思远住在了香港, 两人中断了联系。   程思远有一个女儿叫林黛,是非常著名的演员,她在两部电影《金莲花》和 《貂蝉》中,都得到了最佳女主角奖。得奖以后,她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这时,李宗仁也住在纽约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林黛有空就会去看望他。看到故人 的女儿,李宗仁当然很高兴。这样,李宗仁和程思远又恢复了联系。那时候没有 互联网,只能是靠信件联系。1958年末,李宗仁在一封信里告诉程思远,他收藏 了很多书画,不忍流落在国外,准备献给祖国,这个祖国,就是当年他的敌对方 中国共产党管理的中国。他的这个想法,也告诉了他当年的老朋友李济深。其实, 这是李宗仁的一次投石问路。   关于这件事情,曾经有一个故事。   1959年10月,程思远来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典,受到了中共的热情接 待,他也向中共有关方面转达了李宗仁希望把一批藏画捐给祖国的想法。周恩来 总理对李宗仁的这个想法很赞赏。不久后,李宗仁便托人把自己在纽约的藏画运 送到了香港。李宗仁在给程思远的信中说,这些文物,是他花了11万多美元购买 的。   周恩来马上安排将这批文物运到北京。故宫的专家鉴定后,却发现这批字画 大部分是赝品。按当时的行情计算,最多值3000美元。这与李宗仁说的11万多美 元,相差太悬殊了。周恩来获知情况后也很意外。他反复考虑,决定给李宗仁3 万美元,并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慷慨地说,给他12万美元,要比他自己报的数字 高才好!   周恩来和的毛泽东格局差距,由此可见。   这件事情,使李宗仁很受感动,他说,共产党有眼光。   1960年,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回到香港,程思远告诉她,李宗仁送给交给国 家的名画有的是赝品,但是政府为了表彰他的热诚,派程思远去欧洲和他谈谈, 并且送给他一笔旅费,便于他出行。   这时候,李宗仁定居在欧洲。   程思远是当事人,细节记得很清楚。他说,这笔旅费数目很大,他要到中国 银行取钱,怕路上出危险,于是,由程思远的太太开车,送程思远和郭德洁到中 国银行的前门,程思远下车去取钱,郭德洁和程思远太太到后门去等着。程思远 取钱后,在后门上车交给郭德洁,然后送她回去。   196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肯尼迪战胜了尼克松。李宗仁给年轻的候任总统写 了封信,希望他入主白宫以后,对华政策有所改变。这位政坛老人对美国新总统 说,1949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政策, 是不切实际又不合于美国利益的。如果不承认北京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那美 国的亚洲政策比较难执行。   李宗仁得到了肯尼迪的回信,回信说,这件事情太大了,需要慎重考虑。李 宗仁把肯尼迪的回信寄给了程思远,让他派人交给周恩来。这也是一个姿态,让 北京看到自己的态度。   1963年的七月份,李宗仁在米兰出版的《欧洲人报》上又发表了一篇谈话, 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当然这个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比如他说 西藏问题,他认为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反对把西藏分裂出去的说法。   他也说到蒋介石。虽然他说,我不能背地里说蒋介石的坏话,但是其实他也 说了一些不好的话,比如说,蒋介石的常识还没有一个村长的多,他不懂历史, 不会总结经验教训,每年他总是重复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光复大陆,这完全 是绝不可能。李宗仁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蒋对我没有像我对他那样的友谊。自 1949年以来,我一直没有打扰他,我一直没有开口,而蒋只想一些可怕的事情, 蒋说我是一个共产党,我回答说,我不是共产党,但是我不否认今天的共产党为 中国所做的事情,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组织的这样好,我怎能抹煞事实呢?什么 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我们今天有的这样一个中国呢!   这样的一些表态北京政府肯定是看到的,所以周恩来再见到程思远的时候, 对李宗仁表达了善意,他请程转告李宗仁“四可四不可”,当时为了保密,程思 远不能记录,只能靠背。四个不可他记不得了,四可是:李宗仁可以回国看看, 以后仍回到美国;回美国之后,李宗仁随时可以再回来;他也可以离开美国到欧 洲去,再回中国;李宗仁可以回国定居。   在我现在看来,这“四可”是表达的善意,也是路径。就是说,可以先试探 性地回国,然后经过欧洲回国定居。事实上,李宗仁就是从欧洲返国的,这是一 条最安全的路径。   经过了这样的一些酝酿和铺垫,李宗仁才回到了祖国,中国。   对李宗仁的这种态度,台湾方面也很关注,而且很不满。台湾方面派出了李 宗仁曾经的亲密战友白崇禧出来表态,发了一个电报,是这样说的:   我公旅居海外,迭发谬论,危及邦家,为亲痛仇快。最近阅报,我公竟公然 支持中共,劝说美国学步法国,改变对华政策。我公既不能共赴国难,反为中共 张目,是真自毁其立场矣,自毁其历史矣,自绝于国人矣!伏望我公激发良知, 远离宵小,幡然悔悟,已全晚节。   这个电文刊载在海外很多报纸上,影响非常大。但是,为时已晚,箭已在弦 上。这一出大戏,共产党是大赢家。   李宗仁归来的故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这里只说了序幕,后来,他还受到 了国民党政府的阻挠,甚至有被暗杀的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国家签证的阻挠,等 等,这些留在以后说。   我想说的是,政治是可以转变的,随着时间和大形势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 的。改变需要很多因素,但是,必不可少的是妥协、怀柔和善意。   历史是一条前人走过的路,历史也是一面镜子。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关系形同水火,风风雨雨,冲突不断。 两人之间的斗争贯穿整个政治生涯。两人曾是结拜兄弟,有时表面看来他们似乎 是一前一后,如影相随,其实,他们大多貌合神离,泾渭分明,明争暗斗,甚而 兵戎相见。抗战前,蒋介石两次下野都与桂系有关,而桂系,就是主体是广西籍 的军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子弟兵,战斗力很强但是又不是绝对臣服于蒋介石。 桂系之于蒋,可以说是仅次于共产党的心腹大患。   蒋介石当然要有所警惕,因为他羽翼未丰。他原本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不高, 只是粤军元老许崇智的参谋长。蒋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势力, 将许崇智赶出广州。此后又在党内挤走汪精卫、胡汉民等主要对手,逐步掌控军 政大权。   其实,逐步控制的过程也是排除异己的过程。   蒋介石和李宗仁首次会面1926年5月。李宗仁赶走赵恒惕统一广西不久,吴 佩孚借口援赵入兵湖南,唐生智请李宗仁派兵入湘作战。李宗仁从南宁南下广州, 试图说服蒋介石兴兵北伐。李宗仁对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是“严肃”“内敛”“狠” “不能共患难”。后来北伐军打到长沙,李宗仁与蒋介石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蒋试图笼络李为己所用,趁机提出要与其义结金兰,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兰谱强塞 给李。李虽然内心不悦,但又不好拒绝,乃与蒋换贴成了结拜兄弟。   也可以说是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李宗仁才和蒋介石结拜了。   抗日战争中,李宗仁凭借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获取了台儿庄战役大捷,名 声大震。同时他相对开明的作风,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成为蒋介石的主要竞 争对手。尤其是解放战争以后,国军节节败退,蒋的声望一再下跌。美国人便有 意扶持李宗仁为代理人,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   1948年3月底,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决定选举正、副总统。总统选举 无人能与蒋介石竞争。李宗仁积极参选副总统,意在“挺身而出,加入中央政府, 对彻底腐化了的国民党政权作起死回生的民主改革,以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恰 恰触到蒋介石的痛处。蒋认为李不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军人,而且战时的功勋以及 战后的威望已经使他感受到了威胁。他无法容忍桂系力量的膨胀危及到自己的统 治。   对此,李宗仁对蒋介石很了解,知道蒋公是心眼不大的人,断不能看一位他 不喜欢的人担任副总统。他尤其讨厌对党国立有功勋,或作风开明在全国负有清 望的人。记得以前当台儿庄捷报传出之时,举国若狂,爆竹震天。蒋先生在武昌 官邸听到街上人民欢闹,便问何事。左右告诉他说,人民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蒋 先生闻报,面露不愉之色,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 胡闹。”   李宗仁听说了这个情况,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并不是不喜欢听捷报,他所不 喜欢的只是这个胜仗是我打的罢了……所以此次副总统的选举,蒋先生在意气上 非把我压下去不可。   “国民大会”召开后,蒋介石直截了当地要李宗仁放弃竞选副总统。李宗仁 当即回答说:“如今已经粉墨登场,打锣鼓的,拉弦子的都已丁丁冬冬打了起 来……你叫我如何能在锣鼓热闹声中忽而掉头转到后台呢?”   蒋介石态度强硬地说:“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你还选得到?”   李宗仁说自己有“有利条件”,即使委员长不支持,还是有希望当选的。   蒋介石生气了,愤怒之下说:“你一定选不到,一定选不到!”   李宗仁寸步不让:“委员长,我一定选得到!”俩人不欢而散。   这是当面撕破脸了。   李宗仁有两点心中有数,一是蒋介石屡犯错误,处在劣势,一是他还有子弟 兵在手,好兄弟白崇禧是铁杆不说,还是打仗的能手。   蒋介石手下的人也有脚踩两只船的,一个参与机密的“天子门生”告诉李宗 仁,蒋曾召集一个极为机密的心腹会议,出席的全是黄埔系和 CC 系的重要人员。 蒋在会上强调:李参加竞选副总统真如一把匕首插在我心中,各位如真能效忠领 袖,就应该将领袖心中的这把刀拔出去……   李宗仁当面顶撞蒋介石,在当时的国民党里可以说是独无仅有。这一“新闻” 不胫而走,李宗仁得到更多的同情,最后如愿当选。后来在桂系逼宫下,蒋介石 不得不宣布第三次下野。   总统下野,接任的当然应该是副总统。但是,蒋介石实权没有放弃,依旧发 号施令,让摩拳擦掌准备接班李宗仁难受的天天骂娘,蒋李二人的关系更是势同 水火。   这样,蒋介石退守台湾的时候,李宗仁自然选择不同行。   李宗仁是桂林西乡人,与白崇禧既是同学,又是同乡,两人惺惺相惜,亲密 无间。李宗仁有勇,白崇禧有谋,在两人的主持下,桂系一派崛起,颇为蒋介石 所忌。据李、白二人的老部下程思远讲述,曾有人对他说过这样一个灯谜:“是 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二人,是二人又是一人。”谜底便 是“李白”(指李宗仁、白崇禧)。   抗日战争中,李、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合作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打破日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刚一胜利,担心桂系过于强大的蒋介石就想着如何整军、 裁兵。再加上受美国调停的影响,直到1947年11月,蒋介石才让白崇禧在九江设 立指挥所,动员中原五省兵力,那是国共内战后,第一次赋予他指挥权。   1949年1月20日,蒋介石宣布隐退,由李宗仁当代总统。白崇禧之子白先勇 说:“李宗仁上来后,发现黄金都被蒋介石运走了,蒋介石手底下的一班天子门 生也不听他的,自己完全做不了事。美国当时通过了一笔援助,让太平洋舰队总 司令白吉尔将军同父亲联系,结果也被蒋介石破坏掉了。”11月初,白崇禧劝李 宗仁与蒋介石妥协。李愿意蒋复职,但以放自己出国治病为条件,蒋不答应,调 解失败。   其后的结果便是,1949年12月5日,李宗仁自行飞美。到台湾后的白崇禧仍 欲调停蒋、李关系,但两边积怨已深,李宗仁不管不顾地在美国发表“蒋介石复 职违宪”言论,深深刺激了蒋介石。他连前往台湾会晤白崇禧的李宗仁机要秘书 黄雪邨都扣下,再也不放其出台。白崇禧更是直至离世,也未能离开台湾。   到台湾后,白崇禧并未担任要职,过着十分平淡的日子。表面上,他是陆军 一级上将,享有尊贵无比的待遇,暗地里却遭到台湾情治人员监控跟踪。白先勇 说,“那时我家大门对面的杂货店2楼就住着3个情治人员。我父亲一出门,无论 去哪儿,他们都会跟着,跟了10多年。”   白崇禧爱好打猎,经常去台北郑州街的一家渔猎用具商店购买猎枪子弹,因 此结交了店主赖阿通,两人成为猎友,经常一起狩猎。1958年,赖阿通突然被 “警备总部”逮捕入狱。据一位情治人员多年后透露,赖阿通被捕的原因正是因 为与白崇禧来往密切。   李宗仁在异国他乡得知这样的消息,一是庆幸自己没有去台湾,而是有些悲 凉,落叶归根到底归在哪里?   此时,正好他的夫人郭德洁病重,希望回北京治疗,才有了李宗仁的回归大 陆。   国共两党的历史就是这样扑朔迷离,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台湾大选过 后,复盘过程,我们会感到这样一点,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XYS20240731)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