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01/08 (第九十一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家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www.xys2.org          ※ ※            ◆赞◆助◆单◆位◆            ※ ※   汉林网上书城:www.hanlin.com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                  § 【卷首诗】            §  一类死亡所引发的……                  § 解 聪:一类死亡所引发的……   §     ·解 聪·                  § 【网讯】             § 如今,我最乐意做的事是                  § 对一切都保持沉默,对 【牛肆】             § 一个小人物有关国事的心态,                  § 一段虚长的年龄,以及任何 张远山:狐狸别传         § 波动情感的琐事 鲁 孜:武大郎发迹记       §                   § 但我始终听得见,有人 【丝露集】            § 在黑暗中偷偷的哭,有                  § 心脏在剧跳,有头颅 马明博:父子情深         § 含着膨胀的脉搏 范 洵:仁人义事         §  何葆国:吃吧,明年就没有了    § 这应当是血。当花季                  § 守着花季凋零,当时间 【网里乾坤】           § 终将冲刷一切罪证,                  § 血都流向哪里去了呢 泽 熙:一部史诗一段传奇     §  杨文凯: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 如今,我的灵魂每天需要 方舟子:大统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 被躯体唤醒,我还常常从                  § 梦中惊醒,害怕 【网萃】             § 有一天我会死                  § 阿 甘:阿甘谈“芯”       §   “中国芯”向何处去?     §   “方舟-1”值得欢呼吗?   § (寄自美国)   且从光网看“光芯”      §                  § 【网讯】∽∽∽∽∽∽∽∽∽∽∽∽∽∽∽∽∽∽∽∽∽∽∽∽∽∽∽∽∽∽∽ ★ 2001年8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署名熊蕾的文章,以 “中国:生物化学家发动反对道德败坏的网上战争”为题,报道了方舟子通过互 联网进行的一系列揭露学术腐败的活动,以及不久前他的作品集《溃疡——直面 中国学术腐败》一书的出版;该报道还配发了方舟子本人的照片和他所攻击的珍 奥核酸广告画中38位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的头像照片。《科学》杂志是美国 科学促进会的会刊,它和英国的《自然》杂志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科 学杂志。 (英文原稿载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8月10日) Science, Volume 293, Number 5532, Issue of 10 Aug 2001, p. 1039.     CHINA: Biochemist Wages Online War Against Ethical Lapses        中国:生物化学家发动反对道德败坏的网上战争                ·熊蕾·    方是民希望他的网站将会提高中国对可疑的学术作风的辩论水平   圣地亚哥的生物化学家方是民通过浏览网上的中国报刊了解他的祖国的动态, 1月5日《光明日报》上面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关注。这篇文章引用位于中国 东北部的大连医科大学一位教授的话声称:“补充DNA就是长寿不老的奥秘。” 它解释说:“孕妇需要补充DNA,婴儿需要补充DNA,学生需要补充DNA, 体弱多病的人需要补充DNA,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补充DNA。”   这些“直接从动物脏器中提取,DNA含量高,纯度高”的所谓核酸营养品 的鼓吹者的这些论调,使方感到震惊。这篇文章说这位教授拥有一家生产和销售 这些营养品的公司的股份,这使方不安。更让他惊讶的是,另一家销售同类产品 的公司大连珍奥核酸,定期在其电视广告和宣传品上使用38位生物医学诺贝尔 奖获得者的照片。   方决定自己调查这些宣传的可靠性,以及是什么样的环境使得中国那些知道 实情的科学家们不愿意出来质疑它们。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就这个问题写了20 篇文章,张贴在他去年建立的、专门揭露学术腐败的一个中文网站上(www. xys2.org/pages/dajia.html)。他甚至联系了几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告诉他珍奥核酸从未和他们联系过,他们不认同其产品, 也不知道这些营养品对健康有益。   今年春天,中国卫生部通报警告了六种营养品,其中包括大连珍奥。卫生部 宣布该产品的鼓吹者夸大了其医疗价值。该公司的发言人否认报导说的他们曾被 当地管理机构罚款,但她承认在受到警告后,其公司已“低调处理”广告。   现在,方的文章已被收集起来出版了一本题为《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 的书。这本书在中国科学界和学术界的媒体都获得了正面评价,而方也受到了那 些试图在科学界内部对道德问题进行更广泛的讨论的人的欢迎。“有水准的、负 责任的学术批评,在今天实在是太少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教师江晓原在这 本书的序言中写道。   今年34岁的方在美国受的训练,是一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顾问,并从一 家生物技术公司获得专利费,这家公司使用了一种与爱滋病病毒有关的蛋白质( cyclin T),是方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乎亚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院做 博士后研究时,与另三位科学家一起克隆的。但他对做为一名作家和海内外华人 社区中伪科学和迷信的批评者,表现出更大的激情。《溃疡》是他的第七本书, 这些书都以“方舟子”的笔名发表。“极少能听到独立的批评声音,所以我决定 在这方面做点工作。”他说。他把自己描述为寓言《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位男孩, “碰巧让我看穿了科学界的这些腐败现象,忍不住要说出来。”   崔秀云做为方攻击DNA营养品时的主要目标,为这种营养品的价值辩护, 并质疑方判断她的研究成果的资格。“任何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总是有人说三 道四,这也不足为奇”,她说。但是方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做为密歇根州 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有资格评判她的说法,并要求她提供能够支持她的主张 的经同行评议的论文。这个交锋发生于他的网站,该网站为各种观点提供了一个 论坛。   方的书也质疑了一些从国外回去的中国学者的真实情况,这些人声称他们对 国家有重大贡献或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而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方查了他们的背 景和论文发表情况,发现有些人夸大了他们的成就,还有些人甚至伪造他们的学 术履历。这本书讨论了十几家研究机构的十八位研究人员的可疑作风,有超过三 十家的媒体报导过这些人的说法。   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分子神经学家并在上海的中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兼职的 饶毅相信方有权利质疑那些发表在大众出版物上的成果的科学价值及其作者的可 信程度。“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科学家都对公开地批评一个公众人物这种做法感到 习惯,”他说,“我不能确定方在每个案例中总是正确的。没有人总是正确的。 但是在他是正确的时候,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频繁地呼吁制止中国学术界的不正当现象。但是这些行 动大多数是针对普遍倾向,而未涉及具体案例。现在方已经指名道姓并且直截了 当地挑战可疑的说法,其他批评现状的人希望他将会成为一个榜样。“无知者跟 着乱哄,有识之士却往往不屑于与骗子对阵。”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教授赵南元 说,“此时出个方舟子,实属难能可贵,善莫大焉。” 【牛肆】∽∽∽∽∽∽∽∽∽∽∽∽∽∽∽∽∽∽∽∽∽∽∽∽∽∽∽∽∽∽∽ ◆               狐狸别传                 ·张远山·   翻检中外动物寓言,不同的民族大多以狐为多智。比如《战国策》中的狐假 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 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 畏狐也。” 狐狸不仅靠智谋得以虎口脱险,而且捉弄了愚蠢的老虎,再一次证明了肉食者鄙。 当然,狐狸也不是吃素的。   《百喻经》第四十八则《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一个狐狸,蹲在树下,树枝被风吹折断,掉下来正好打在它的脊背上。它 立刻闭上眼睛,不想再看到树。” (引自中华书局版周绍良译文) 狐狸的智力水平被奚落到这种地步,我没见过第二例。但这惟一的一例出自 素以一切自作聪明为愚的印度佛教典籍,又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百喻经》 的故事无一不是嘲笑世人之愚,其实称“百愚经”似更合适。然而《翻译名义集》 中的话又可做替狐狸翻案的张本:“野干似狐而小,颜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 如狼。”似狐如狗而又如狼,野干究竟是否狐狸还很难说。鲁迅出资印行的《百 喻经》中,冯雪峰就把野干译为狗。因此狐狸如果读到这一则寓言,大可闭上眼 睛,视而不见。   可惜中、印的狐狸寓言不多(狐仙在《聊斋》中大显神通是个异数)。但伊 索寓言里的五十多种动物中,狐狸是出镜率最高的主角。以下连缀伊索寓言,为 智兽狐狸做一小传,以见其聪明、自作聪明以及聪明误。             一.狐狸的聪明   狮子在伊索笔下的出场数仅次于狐狸,所以狮子与狐狸的故事极多。狮子老 了以后,已不能靠奔跑捕杀动物,于是他就在洞里装病。许多小动物对他产生了 怜悯之心,纷纷去看望他,结果都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狐狸的疑心病重,看穿了 狮子的把戏,远远地站在洞外祝狮子早日康复。狮子请狐狸进去坐坐。狐狸推辞 道:   “要不是我看见只有进去的脚印而没有出来的脚印,我本来是打算进来坐坐 的。” 不久老狮子真的病了,除了狐狸,所有的动物都来探望他。狼趁机向病狮进 谄,说狐狸一向不把狮子放在眼里。正在这时,狐狸来了,依然远远地站在洞外。 狮子对狐狸怒吼起来。狐狸为自己的迟到道歉:   “我四处为您求医,寻找治病的良药。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治 疗贵恙的最佳药方。” 狮子命令狐狸立刻把药方告诉他。狐狸说:   “活剥一条狼,并且趁热把他的皮裹在您身上,您的病就会好的。” 狼被处死了。狐狸看着狼的尸体笑道:   “这就是你搬弄是非的下场。大家都应该激发主人的善心,而不是挑起他们 的恶念。” 狼的所有敌人都称赞狐狸,认为他是正当防卫,伸张了正义。狮子似乎比老 虎智商稍高一些,但狐狸还是可以大唱:   “任你奸似鬼,喝了老娘洗脚水。”   狐狸的聪明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思想上。狐狸差不多是一位杰出的 批评家,虽然往往流于尖刻。比如猩猩曾对狐狸自夸家世和门第。猩猩指着墓地 中的一排坟墓说:   “这里面埋葬着我祖父使唤过又释放了的奴隶们。”   这大概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阿Q式“先前阔过”论,但狐狸没有叫阿 Q“老贵”,而是冷笑道:   “你尽管大胆吹牛吧,反正没有谁会从坟墓里站起来反驳你。”   狐狸又看见一只乌鸦站在无花果树上,问他在干什么。乌鸦说:   “我肚子饿,我正在等无花果长大成熟。” 狐狸笑道:   “朋友,你不能靠希望过日子。希望只能让你去追寻,却不能填饱你的肚子。”   狐狸拾到一个悲剧演员用的假面具。嘲笑道:   “这个面具毫无头脑,却有一张空洞的大嘴,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空谈家。”   至于猎豹对狐狸吹嘘自己的美貌,可说是撞在狐狸的枪口上:   “五彩斑斓的皮毛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灵活的大脑。”   在这些地方,狐狸的意见都十分允当,不愧为一个出色的批评家──至于有 人把正确的批评叫做“狐说”──胡说,那大概是因为狐狸在评价葡萄的甜度问 题上失去了应有的诚实,因而导致信誉扫地的缘故,从此狐狸从一颗聪明的坚果, 变成了一颗自作聪明的酸葡萄。             二.狐狸的自作聪明   愚蠢者豪夺,聪明者巧取。自恃聪明的狐狸一旦堕落,正是投机取巧的骗子。   谁都知道这个故事:乌鸦弄到一块肉,衔回树上正要享用。狐狸及时出现了, 他站在树下赞扬乌鸦魁梧英俊,羽毛丰美,魅力四射,惟一的遗憾就是口才太差, 否则简直可以成为鸟类之王。乌鸦不想失去鸟类之王的候选资格,急于显示自己 的口才,于是大声鸣叫起来,嘴里的肉因而掉下去,被树下的狐狸候个正着。   狐狸自从得了这个乖,就经常故技重演。他看到知了在树顶鸣唱,就赞美知 了的歌喉,说想请知了下来,让他这个仰慕者就近观察一番,能发出如此美妙声 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假如知了愿意伴奏,狐狸甚至愿意特地为知了表演一段狐 步舞。知了知道狐狸不怀好意,就抛下一片树叶,狐狸扑上去一口咬住树叶。知 了笑道:   “你上当了。” 狐狸想不到还有能让他上当的动物,不服气地问知了是如何识破他的。知了 说:   “你虽然常常自作聪明,但你还没有聪明到配叫做‘知了’。自从我在你的 屎里看见有其他知了的翅膀后,我就知道应该提防你了。” 可惜狐狸不识汉字,不知道“知了”是什么意思。狐狸当然也没到中国留过 学,所以他同样不知道有句中国格言: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自从葡萄事件以后, 这是狐狸第一次受到如此重大的挫折。   狐狸垂头丧气地离开知了,看见野猪在树干上磨他的獠牙。狐狸问野猪道:   “朋友,眼前没有危险,你为什么不睡个午觉,却要没事找事地磨牙呢?” 野猪说:   “我从来不临阵磨牙。如果我像你这样临时靠小聪明应急混饭,早就饿死了。” 狐狸被他看不起的野猪教训了一顿,又无法反驳,只好讪讪地走开。   无聊的狐狸看到一头母狮带着一头小狮子在玩耍,就没话找话地对母狮子假 装狐媚道:   “要是您能像其他动物那样一胎生许多,那该多好啊!” 母狮傲慢地说:   “我每胎虽然只生一个,但却是一头狮子!” 自讨没趣的狐狸灰溜溜地走了。   野猪和母狮对自作聪明的狐狸的痛斥,真是替我辈愚人出了一口恶气。             三.狐狸的聪明误   狐狸从此再也不敢卖弄他的聪明,只好专门去找小动物的晦气。   有一天,公鸡和狗结伴出门春游,到了晚上,公鸡上树安歇,狗在树下的树 洞里过夜。黎明时公鸡啼叫起来,引来了狐狸。狐狸赞美公鸡道:   “你的嗓子真不错,我也是个音乐爱好者。请下树跟我来个二重唱吧。” 公鸡说:   “朋友,去树下告诉守门的,让他开了门我好下来。” 狐狸去找守门的,狗窜出来猛扑上去。幸亏狐狸转身得快,只给狗咬掉一大 截尾巴。   狐狸把对乌鸦的战术一用再用,而不怕出乖露丑,可见狐狸真的落到穷途末 路了。断了尾巴的狐狸,既无法雪耻,又担心被其他狐狸嘲笑,于是先发制人地 对其他狐狸说:   “尾巴是件不雅观的东西,是身体多余的负担;外国那些时髦的狐狸早就割 掉了尾巴。我刚从外国留学回来,我的秃尾巴算得上最时髦的发型。我奉劝你们 也赶上潮流。” 然而,狐狸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他的同类,一只狐狸冷笑道:   “如果没尾巴真有这么好,你是不会煞费苦心来劝我们弄掉尾巴的。”   断尾的狐狸被逐出了思想家队伍,只好经常饿肚子。饥饿的狐狸开始用卑劣 的手段,做困兽之斗。   狐狸听到一只兔子在井底下呼救,走过去嘲笑他:      “你既然能够自己下去,就应该有本事自己上来。” 兔子说:   “狐狸大哥,你这么聪明,想个好办法帮我上去吧!” 狐狸说:   “我的聪明可不是为了帮你的。” 说完扬长而去。狐狸是智兽,兔子也素有狡兔之名,后来兔子终于巧妙地从 井里脱险。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且说恶有恶报,不久狐狸也不慎掉进井里。一只山羊路过,天真地问他井水 是否好喝。狐狸说:   “你不知道吗?这口井素称天下第一井,香洌可口,要不我为什么总是到这 里来喝呢?” 山羊一听,不假思索地跳下去喝了个饱,喝完他才开始为如何出去发愁。狐 狸胸有成竹:   “这好办,你把前脚撑在井壁上,我先出去,然后再拉你上去。” 山羊依言而行,狐狸踩着山羊的背跳上井栏,回头笑道:   “你就在下面呆着吧!” 山羊愤怒地责备狐狸背信弃义。狐狸大笑道:   “如果你的心计有你的胡子那么多,你就不会在想好出路之前盲目地跳下去 了。” 狐狸的聪明用在这种地方,真是智慧的末路了。   过了几天,狐狸在路上碰到了那只从井里逃出的兔子。他立刻花言巧语道歉, 要请兔子去他家里吃饭。兔子是厚道的,想给狐狸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欣然 赴宴。谁知到了狐狸的洞里,兔子发现桌上空空如也,自己是惟一的一道菜。而 狐狸正在望着自己邪恶地狞笑。就这样,狐狸背信弃义地害死了自己的朋友兔子 罗杰。众所周知,兔子虽然不是狗友,却是著名的狐朋──所谓兔死而狐悲。   对朋友的残害使狐狸在丛林里变得“声名狼籍”,意思是跟狼的名声差不多, 从此再也没有小动物轻易上他的当了。狐狸穷凶极饿,居然把上岸观光的螃蟹也 给吃了。当然,没有人会表彰狐狸是第一个吃蟹的勇士。   然而持螯下酒虽然风雅,毕竟吃不饱。狐狸饿瘪了肚子,意外地在一个出口 狭小的树洞里找到了猎人藏着的面包和肉,他钻进去把面包和肉全部吃光,可再 要出来时,胀大的肚子却被狭小的洞口卡住了。另一只狐狸路过,嘲笑他道:   “你难道没听说过‘进入天堂的是一扇窄门’这句话吗?谁叫你不愿做思想 家,倒愿下海做大腹便便的商人呢!” 就这样,狐狸在树洞里束手就擒,被猎人带回了家,剥制成一张美丽的狐皮, 做了贵妇人的围脖;至于狐狸的肉嘛,说老实话,因为那股刺鼻的狐骚臭,谁也 不敢问津。 (编者注:此为“张远山动物寓言五篇”中的一篇) (寄自中国大陆) ◆              武大郎发迹记                 ·鲁 孜·   话说自从街上兴起各类应时小吃,武大郎的生意每况愈下。这一天,他只做 了一半烧饼出去卖,未晚便归,一脚歇了担儿,去除帘子,便闷闷不乐地自顾吸 起烟来。那妇人看了这般,心内焦躁,指着武大脸上骂道:   “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谁敢和咱较真,就凭这老字号还能饿着?” 武大道:   “话虽如此,恁我怎着?”   “呸!亏你还是男子汉,你弟弟不是文化协会主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咱也用他则个。” 说着,妇人便与武大耳语了一番。   且说武大自幼崇拜弟弟,尤其铭记弟弟临行所嘱,打算守着妇人与烧饼了却 一生。现在被老婆一激,再想象肉铺郑屠恃钱凌人的凶样,便依老婆计,屁颠屁 颠径奔省城而去。   武二当时正为筹备协会经费发愁,听说武大风尘赶至,匆匆前往客栈。兄弟 唏嘘一番后,武二望着哥哥的匆匆行色道:   “可是嫂子惹了是非?”   “兄弟差矣,只是这烧饼生意极不景气,你嫂子说,时代造就能人,他空有 姿色,家法太严,苦得活人行将饿死。看看郑屠白手起家,今天欲借二弟一臂之 力,立个‘武大郎文化公司’。”   武二记得郑屠在渭州状元桥开肉铺,与清河已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一时丈 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烧饼怎与文化联系起来?郑屠又是如何,哥哥不妨对我直说就是。” 武大道:   “弟弟高升不省民情,那郑屠起先经营肉铺,稍有积蓄便到梁山泊发展,怎 奈高手云集,险些淹死。最近他搞了一次‘美食节有奖征文’,起死回生不说, 竟然狠发了一把。为此你嫂子与我商量,商海不成进文海,一者咱较郑屠上边有 人,二者有品牌效应,三者能公关……” 武二恍然道:   “嫂子真女中豪杰也。此乃掌心之事,我一定帮忙。” 于是,武二按照挂名者一律给5000元回报联系名流;妇人负责打通知府、 衙门等各个环节;武大挑着担儿散发征文传单。   几个月下来,慕名大奖的信件雪片般飞来。妇人喜滋滋看着摞满案头的文稿, 正待效仿郑屠,将事先印好的优秀作品选集及荣誉证书设计图样、作品集征订单 寄发给一个个应徵者,武二忽然将手一拍道:   “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其来战而擒之。” 心心相通的武大听后,果断拍板:   “对寄来的所有作品都冠以优秀奖,恭喜其入围,这一条同郑屠;但咱要将 下发作品集征购单改为二轮评奖。凡荣幸进入二轮决赛圈的优秀奖获得者,每篇 缴纳100元评审费(大赛同时回寄《饼文化宝典》一部),过期不候!”   果是较郑屠略胜一筹。收到的五万篇征文中,除了在郑屠“美食节有奖征文” 撞过腰及一些参透玄机的应征者外,80%的“优秀奖”获得者纷纷寄来汇票、 汇款。妇人忙不叠地数完到手的400万元,便神魂颠倒地又去了王婆茶坊。   嘿嘿!颁奖那天,高朋、信徒代表云集快活林夜总会。高俅特意到会祝贺, 当然也少不了宋江、卢俊义等人。大会表扬武大、武二在维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 出卓越贡献,授予兄弟俩扶持一代新人客座文化泰斗荣誉称号,推举妇人为公关 协会会长。沐浴到阳光雨露的几位女性代表领取了盖有“武大郎杯全球饼业文化 征文”钢印荣誉证及公司会员证后,激动地发表了致力于饼文化的誓辞;与此同 时,各驿站公布了获奖名单…… (寄自中国大陆) 【丝露集】∽∽∽∽∽∽∽∽∽∽∽∽∽∽∽∽∽∽∽∽∽∽∽∽∽∽∽∽∽∽ ◆               父子情深                 ·马明博·   家慈丧后,父亲鳏居。有不少人为父亲操心,想再给他成全个家。父亲都拒 绝了。后来,有一次,我回故里采访,碰到父亲的一个朋友。他说:   “你爸爸年纪不大,该再找个伴啊。” 说着,他抬眼看了我一下。我知道,他是在试探我的态度。我说了这几年人 们提亲的事。他说:      “是不是你们做子女的不同意?” 哪能呢?为这事我跟姐姐多次劝过父亲。父亲说:   “再找个多么疼我的人,也不是你妈了。我怕你们到时不好回家来。” 再劝,父亲说:   “这几年,我一个人惯了,再有个人,觉得累赘。” 再劝,父亲就不声不语地起身离开我们,眼圈红红地往外走。说着说着,我 眼里有泪。他听了,叹了口气,说:   “你父亲忘不了你母亲啊!”   在外谋职,一是工作起来有时没有星期天,再是有时利用星期天写些文章, 所以,平时我回家少。父亲想他的儿子时,就起个大早,坐上乡间来市里的长途 车,一路颠簸,来看儿子。   本来应该儿子回家看望父亲,不想父亲倒来看望儿子了。我心里很不好受。 于是就使性子,说:   “我平时不给家这信那信,没事不回去,就是说我在外边一切平安。你该替 我高兴,用得着这样,来看我吗?” 父亲说:   “我知道你在外好好的,可谁叫我想儿子呢?” 听了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话,于是检讨自己。父亲听完,说:   “见不到你,我惦记你。见你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父亲从不指望子女在身边。他常说,你们有翅膀就飞,飞得越高越好;你们 有胆子就闯,闯得路越宽越好。我不期望你们活人窝窝囊囊,不管干吗,干好就 行了;不管待谁,有颗真心就行了;不管做吗,别忘了做个好人就行了。你看, 我父亲够明白吧。可他也有犯傻、冒傻气的时候。父亲对我说:   “你们姐弟仨,就你没结婚了。没你娘了,我最大的心事,就是挣钱给你成 家。” 父亲这样说,我当时没当回事。不曾想,不久,他就这样做了。   那时我还在石家庄念书,头发斑白的父亲给我写了封信。落款地址是山西省 某市的建筑工地。读了信,泪刷地流下来,我想年近花甲的父亲是为我卖命,我 哪里担得起?就从学校请了假,按信上的地址寻去。   在工地见到父亲时,天已经入夜。他和一群年轻人在一个窝棚里睡大铺。昏 黄的灯光下,父亲花白的头发特别刺眼。我把父亲叫出来。   外面天上没有月,没有星,天黑得对面说话不见张嘴不见牙。   “爸爸,你回家去吧。” 父亲犟得像头牛,   “我给你攒不下钱,心里不安啊。” 又是该死的钱!只听了这一句,我就急了,对着父亲大喊起来:   “你以为你出来干就给我攒钱了是不?好,你攒你的吧,我作和尚去!” 父亲呆了,愣了,傻了。我知道他万万没想到我有这一手。他软下来,想跟 我慢慢说。我跟父亲说:   “除了你回家,我什么也不听。学我也不上了,天下这么大,你儿当了和尚, 谅你也找不着。”   我从小就是说得出来做得出来的脾气。这是父亲知道的。于是他不说话,坐 在一边叹气,最后他哭了。这是我第三次见父亲落泪。一是祖母去世,一是我母 亲去世,再就是这。   我硬着心肠,不劝他,任他哭。后来,父亲止住悲声,说:   “你结婚要花钱,不出来干,我哪儿弄去?” 此时此刻,我的泪再也止不住。我说:   “爸,到我结婚你能给十万,我不嫌多;你给一分,我不嫌少。没有我娘了, 我只求你平平安安。我毕业上了班,咱不就走过难关了?”   跟父亲在窝棚里挤一个被窝筒,两人在他人的鼾声里一夜未眠。第二天,父 亲跟我回了老家。   1994年夏天,我在石家庄省供销学校毕业,开始真实地面对充满苦楚的 人生。毕业之前,在当年的石家庄市人才市场上,有几家单位看了我的简历,翻 看了我在报刊上发表的那些作品之后,有意跟我签约。这么大的事,我一个人不 敢作主。跟那几家单位说好后,我赶紧乘火车回到老家跟父亲商量。父亲说:   “我不指望你在身边。你大了,自己能飞,飞得越高越好;你能闯,闯得路 越宽越好。只要你活人不窝囊,别做坏事,干什么都行。” 我说:   “你就我一个儿子,我离得太远了,对你不放心。” 父亲赞许地笑了笑。他说:   “你不用考虑我。”   “不考虑哪行啊。” 父亲说:   “要不这样。有个事我正想跟你商量。我的好朋友的大儿子、你的一个大哥, 现在已经是市里某机关的头了。前一阵子,为你工作的事,我找过他。他说,将 来兄弟上班的事,我包了。我给了他五千元,让他上下打点。”   我心里暗自高兴。在沧州,离家不远,又有大哥照顾,的确是件好事。我回 到石家庄,对那几个单位表示了谢意。来到沧州,我感觉真已是苦尽甜来。   然而,等待我的,却不是如意。   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如水上浮萍,在沧州漂着,没有落脚处。大哥对我说:   “工作单位目前不好找,你也别闲着,先在我参股的一家酒店帮忙吧。我再 想办法。” 想一想,没有其他的办法,我只好从命。   酒店里没有住人的地方,白天要不停地跑,晚上,等客人走了,我在雅间里, 把椅子兑到一起,做床。早上四点多,闹铃一响,我就得睁开惺松的睡眼,去菜 市上进菜。上午,如果不择菜,就洗碗刷盘子;要么到处跑,去收别人欠的餐费。 这样陀螺般地转动忙碌,却没有工钱,只为一口饭吃。   这期间,多次回到老家,我想跟父亲诉苦。可是,一见到父亲在田间耕耘忙 碌劳累地直不起腰来,很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我跑回家,跟父亲来了个“实话实说”。父亲很惊讶。 他说:   “你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你大哥怎么会这样呢?” 我从头到脚地想了想,觉得自己单身在外,说话办事处处小心,没有做错什 么。父亲听了,没再说什么。入睡后,他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半夜里,我起夜, 依然听到父亲长长地叹气声。   第二天,天还没亮,父亲就叫醒我。我们乘车来到市里。来到“大哥”家门 前时,还不到七点。铁门紧闭着,我上前敲门,父亲一把手拽住我。父亲说:   “城市里起得晚,别打扰人家休息。” 过了半个小时,里面有了动静,父亲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门。在那里,“大 哥”说了没几句,我的为人挚朴厚道的父亲就无话可说了。父亲转向我,   “你看,这事不好办。要不,让你大哥抓紧点,你再等等。”   来去匆匆,上午十点多,就回到家里。父亲见我闷闷不乐,自己烧火做饭。 吃饭时,父亲对我说:   “你听──” 我听了半天,没听到什么,眼睛里就有了不解与疑惑。父亲用筷子指了指房 梁。我抬起头,见到梁上的老燕窝。   “小燕子在叫呢。” 父亲提醒我。整日在阳光下劳作,父亲的脸精黑精黑。此刻,他黑漆漆的脸 上竟有了孩子一样的天真与爽快。我侧耳倾听,果然,是小燕子在窝里细细地叫 着。没有什么好听的。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脸上的笑是难值难遇的。我平时在 外上学,是个乡下的城里人,跟父亲在一起呆的时间少。听他说了,也用心听起 来。   “没福气的人家,这种紫燕不会住下来。”父亲说。      屋里飞着许多苍蝇。门里的竹帘却在墙边斜搭着。我说:   “怎么不把帘子放下来挡挡苍蝇呢?”   “挂过一天。那天从地里回来,看见燕子飞不进屋,就摘下来了。”   屋里这么多苍蝇。父亲放下筷子,拿起苍蝇拍,四下里啪啪地打着。   “要是不挂帘子,白天进苍蝇,晚上进蚊子。你打了这一个,又进来那一个, 你打得完?”   父亲举着苍蝇拍的手,停在半空里。他盯着我,说:   “要是挂了帘子,那燕子进得来吗?”   “你还能管燕子吗?它自有它的办法。这个家不能呆了,它会往别人家去。”   父亲马上截住我的话:   “这是紫燕,你知道不?这燕子没福气的人家,是不呆的。有的人请都请不 去。它往咱家落的那一年,你刚好考上了学。” 毕业这么长时间没有上班,我心里不好受。人都要崩溃了。这件敏感的事, 父亲与我都在回避,谁也不想说它。   “考上学有什么用?这么长时间也分不了。” 我赌气地说。父亲知道自己说走了嘴。他脸抽搐了两下,定定地眼神注视我, 不说话。他的眼神,让我心头升起一种悲凉。我狠了狠心,说:   “爸爸,咱也别躲着藏着,不说那个事,是骗个人。” 父亲怔怔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还要说什么。我说了些歇斯底里的话。   “都是我没本事,让你拖到今。” 面对有些歇斯底里的我,父亲手扶墙壁,平静地说。我一时无话,心里难受, 想大哭一场。面对精黑脸庞、劳作操持的父亲,我欲哭无泪!   父亲盯着我冲荡变化的神情,过了好半天,他缓缓地说:   “没有你娘了,咱爷儿俩得好好地活啊。” 说着,他泪如雨下。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安慰他,也没有合适的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已经浓云密布。天气闷热,仿佛要下雨。飞在外面的 紫燕,纷纷飞回来,在屋子里盘旋,窝里的小燕子叫的更欢了。雨来了,不大不 小,把个天与地连系在一起。   这顿饭,谁也没有心情吃下去。满耳朵清凉的雨声中,我听到父亲小翼翼地 叹了口气。两个人在雨声中呆坐着,一任风吹雨斜,潲湿了中堂的地面,谁也没 有起身掩门。我心里不好受,脸上一直平静不下来。父亲看在眼里,说:   “你要难受就放声哭一场吧。别闷在心里成了病,啊?” 他声音颤抖。我鼻子发酸眼眶发潮,心里波翻浪滚。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对父亲说:   “爸爸,我不能哭。” 雨停了。一整天,父子两人在家闲坐着。我知道,春耕时季,地里的活多着 呢。父亲在家守着我,是怕我想不开,做不该做的事。   次日清晨,我醒了。听到窗外,雨声又密起来。堂屋里传来风箱声。起身下 地,见父亲佝偻在灶火前。雨淋湿的柴草不肯着,灶堂里倒卷出的黑烟,呛得父 亲直咳嗽。我走到门前看雨。父亲怯怯地抬头望了我一眼。一时,心里百感交集。   清晨的雨带来阵阵寒意。在门口站久了,冷得人直打哆嗦。有一双温暖的手, 在我身后为我披上一层衣服。我没有回头。我不能回头。此刻我眼里满是泪水。 父亲和我并肩站在门前看雨。两个人都不说话,天地间只有淅淅沥沥地雨声响着。 静寂中,梁下的紫燕欢快地叫起来。   我跟父亲敞开来谈了一次,父亲允许我出去闯荡闯荡。心情苦闷的我,跑到 赵州柏林寺。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一边读书,一边教几位新出家的沙弥写作文。 每天清晨,我跟着僧人们上殿礼佛;早饭后,打扫塔院。后来,父亲担心我出家 为僧,写信召我回来。   我寄住在同学处,依旧在城里漂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选择了笔,开 始写作。   1996年一年,菲薄的稿费帮助我打发日子。这一年,沧州晚报举办文学 专栏接力赛,我的一组散文《思路花雨》深获好评。   报社招聘我做了记者。一切的苦影成为过去。      春节单位放假,我回家过年,父亲高兴。邻里对我说:   “你爸爸盼着你回来,知道家里冷,碰到好天就晒被。” 听了这话,我为自己的经常不回家感到难为情。平时回家太少了,鳏居的父 亲能不寂寞?   过了春节,父亲去长辈家拜年,总要带上我。有读报的亲友说我文章写得好。 父亲慈爱地看我一眼,转脸对人家说:   “还不行,他家来这些天,天天夜里还是一股劲趴着读啊写啊。” 我已经不是十岁八岁的小孩子,被父亲带着走亲,听着他在人脸前夸我,心 里有些不习惯。但是不忍心搅扰父亲的好心情,还是顺着他;同时,我也知道, 父亲眼里的我,现在是他最大的骄傲。   眼见着假期已满。父亲催着我走,   “在外做事,不能马虎,该走就走吧。” 我说:   “我想多在你身边呆两天。” 父亲说:   “该走就走吧。” 我说:   “爸,我走了自己紧自己写东西,可能先回不来。”   “你回来又怎么着?你不回来,就不是我儿子啦?你走到哪儿,不也是我儿 子吗!该走就走吧!”   唉!你说,除了好好做人,好好写文章,不让父亲失望,我还能做嘛? (寄自中国大陆) ◆               仁人义事                 ·范 洵·   五常县之所以叫五常,是因为古时候它有五个城门。这五个城门按三纲五常 的五常命名,分别为仁、义、礼、智、信。中国城池多为四个门,东、西、南、 北各一,正好。五个城门则多出一个,所以五常的东面城墙有两个城楼:仁、义 二门。想必是东为日出方向,应为礼数之先,而仁、义二礼又密不可分,便并峙 东方了。至于五个城门的创意原因则其说不一,有人认为是一种理想化的别开生 面,有人则说是因为此处出了三纲五常的典范人物。此事虽不算历史悠久,却无 从考证。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荣耀,五常人讲起时便很自豪。   不过五常还真有类似的古迹──一座石碑,上面记载着咸丰年间当地一个孝 妇的事迹:有一读书人家姓肖,父早逝,家贫穷,母病重,儿子无力医治,欲将 亲生子出卖。妻舍身典给人家,将所得钱粮为婆婆医治。婆婆病愈,一年后肖氏 为人家生下一子,便坦然自尽以尽节。此事曾遭非议,后誉满当地。儿子终身未 续弦。   这碑位于城西一座旧式灰砖房前,院东,东西向,座于一小碑亭中。碑亭质 朴,完全灰色,坦然而立,如一布衣师长。   据说这房子不是当初孝子家原物,是后盖的。房主名叶厚德,读书人,在旗, 其叶姓本为叶赫那拉,但他执意称自已姓叶,并从不提是旗人。他买这房是为了 沾风水,使家道纯良。他用这房开一茶馆,名素馨斋,装点得儒雅。他爱舞文弄 墨,茶馆便常聚些风雅之士吟诗作画,挥毫泼墨。附庸风雅者便把光顾素馨斋当 作身份的体现,茶馆因此生意兴旺。但厚德却说:开茶馆还有发财的?我不过就 为活个有滋味。人为钱活着有啥意思。   叶厚德很看重那碑,兴起时常引茶客到院中鉴赏碑文,于人们赞叹之中洋洋 自得。   厚德仨儿子,都知书达礼。他把两个小儿子送出去闯世界,只把大儿子留在 身前承继家业。长子敬儒象父亲,聪慧明达,忠厚宽洪,也爱写写画画。爷俩共 管茶馆,其乐融融。好多年过去,厚德渐渐衰老,掌柜换成敬儒。素馨斋虽未兴 旺发达,但也没衰败,以它经久不变的坦然成为老字号。   日本人入侵后,中国人活得艰难,茶馆冷清,便关张了。厚德垂暮,敬儒又 不会别的,只能靠写写画画、出租房子为生。后来厚德去世,敬儒虽清贫,却恪 守家风,心性清高。   解放后房子充了公,又分派来一家同住。这家属无主见老实小民,与敬儒家 相安无事。敬儒因善写会画,被分派到民间工艺社工作,倒也发挥特长,也算随 心。敬儒家住东屋,碑仍在他家院中,他与父亲心性一样,对碑十分看重,常修 缮碑亭,所以保存完好。他在院里栽了葡萄,夏秋之际于藤蔓浓荫下品茶纳凉, 赏玩碑文,也是一番情致。   五常周围农村有民间工艺传统,民间工艺社就是由好些个作坊合并而成。敬 儒潜心钻研,对当地工艺特点进行改进,发扬光大,在市场上颇有了影响。敬儒 就干得有劲,常说:干自已乐之之事,此生足矣。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们深为本县的“四旧”太多而光火,大拆大砸,残 存的三个城楼也都被毁,甚至连一些老房子的飞檐都给砸了。敬儒家院里的碑也 不在话下,但当红卫兵雄纠纠来到叶家院里时,却发现它没了,只剩下一个碑座。 红卫兵大怒,径奔敬儒屋里,揪出他责问。敬儒毕恭毕敬:   “就是,就是,最可疑的就数我了。可那么沉个玩艺儿,我也弄不动啊。那 天我一回来就见它没了──白天我都不在家。许是有更革命的先动手了。”   他指给红卫兵看碑亭柱上的标语,红卫兵瞠目。敬儒笑道:   “没事,都‘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有细心者忽然叫:   “不对,那么沉个玩艺儿咋整个没了?不就地砸了?”   “对,对,对!” 大家大叫,逼视敬儒。他却笑道:   “许是要让它遗臭万年,弄哪个埋汰地方砸了。你们看看那些个粪坑、垃圾 堆啥的,准能找着。” 红卫兵骂骂咧咧,有人叫:   “破‘四旧’不彻底!还留个亭子,还一个座,咱把它砸了!”   于是一阵呼喊,亭子在尘土飞扬中消失了。   这事引起一阵议论,人们都惊讶碑消失得神奇。敬儒对门两口则无动于衷, 被人问之,就只说不知道,平静的神态让人深信不疑。那年月人不是头脑发热就 是惶惶不安,没人去思考,只有个别人暗笑:   “等着吧,碑没不了。” 没多久,红卫兵大闹派性,互相争斗,没人再顾碑的事,它就被人们渐渐忘 记。   文革结束后社会形势大好,人心大快,敬儒精神大振,恢复全部产品,还设 计出许多新品种,在国内市场重振了五常工艺品的雄威。省里表扬该厂为省外贸 作出了贡献,县里要求重用敬儒,厂里便欲提拔他为副厂长。他却坚辞不受:   “人还是该干啥干啥吧,当官管事我不会,再说咋干我的活了?说实在的, 这个厂搞设计还真没人能赶上我,我要不干,这个厂不定啥样呢。” 领导说:   “让你当副厂长是为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一介绍你时说着好听。你还照样 搞你的设计,不用你管啥事。” 敬儒仍不领情:   “我不扯那个,你们也别用我整景!我这人就这观点:顺天理干实事,求个 心安理得。” 领导无奈,只好作罢。   敬儒有两个儿子,两头各一,中间是一顺水的仨姑娘。老大秉仁文革后期当 下乡知青一去三年,大妹妹和二妹妹也先后下乡。知青返城时三兄妹都回来了, 敬儒把大儿子弄到自已厂──他想让儿子秉承父业,自己的手艺不能后继无人。 秉仁也随父亲,善写好画,但他却不愿继承父业,说:   “爸我不想当手艺人,我要干高级点的。” 敬儒恼火儿子看不起自己珍视的事业,但干这个得真心,强迫不得,就只好 作罢。儿子便在厂里干点工会和宣传之类的工作。   秉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只是不愿意在这个阶层。恢复高考来了机 会,但他只考上个县师专,就感叹:唉!看来我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命!但上了学 他就当班干,毕业就留校搞了行政,出路算是不错。   早在全国还没兴起开发地域文化,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时,秉仁就向县委 建议:   “我们五常是文化古城,五个城门就是最大的特色。我们应该开发它,宣传 它,把它变成资源,办一个‘五门节’,使五常出名,借此招商引资,兴旺发达 起来。” 但当时没人在意,秉仁感叹:   “唉,人微言轻!有好旗号,守着金饭碗,没眼光啊!”   当各地大兴办这个文化节那个风俗节时领导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早有人有先 见之明,咱们本该走在前头的!便把秉仁请出,悉心求教。秉仁也不居功自傲, 细细道来,令众人感叹不已:早知如此,不早发达了!就把秉仁调到了文化局专 事筹备“五门节”。敬儒这才省悟:儿子果然是大器,不是自己这种人所能识得 的。   虽然秉仁到了文化局只是个兵,但主管文化的周副县长很器重他,专门成立 了“五门节”筹备办公室,他亲任主任,文化局长任第一副主任,秉仁任第二副 主任。秉仁知道自己是干活的角,也任劳任怨,干了许多具体工作,还把功劳都 推到领导身上,甘当无名英雄。   五个城楼高高屹立起来了,灰墙红柱金瓦十分耀眼。“仁、义、礼、智、信” 五个大字金光闪闪。 街上几处旧牌坊又竖立起来了,一些旧建筑翻修一新。   开发当地文化遗产与民俗,工艺美术厂(民间工艺社早已改此名)的工艺品 自然被纳入其中。敬儒也给儿子添彩,弄出一大批产品,搞了个工艺美术专展。 人们便感叹:   “看人家这爷俩,才叫将门出虎子,青出于蓝呢!”   自然早有人想到那碑,秉仁问爸此事,敬儒得意洋洋:   “要不是我那碑早完了!那可不象城门楼子你能重修。那碑上的字谁能记住? 记住了也刻不出人那原样。” 秉仁差点给爸跪下:   “老爷子,你这是大功一件!五常的文物史上有你光辉的一笔。” 敬儒说:   “我不在乎那个。我就是不能眼看着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糟践了。我也算知书 达礼的人,对这事责无旁贷。” 于是一天来了不少人,有小轿车有吉普,官员们进屋给老爷子作揖,感谢他 的大义大勇。老爷子春风满面,带人们到院中,清开杂物,在原碑址旁向下挖, 果然挖出那碑。   碑身潮湿,但完好无损,上面的字仍笔锋清晰。敬儒给大家讲解:   “这字才叫正庄魏碑。现在不少人写那魏碑扯淡,不地道。古人写字不花哨, 讲真功夫。” 他又解说起那碑文:   “这儿子儿媳妇才叫大义大孝,儿子舍子孝母,儿媳宁愿失节尽孝,义尽而 身去。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女人宁失节尽孝,真大义也!” 敬儒说得激昂,人们听得动容,啧啧称奇。却有人说:   “这也不算啥好事,把封建礼教那套玩艺儿拿出来显摆有啥光彩?它和城门 楼子可是两码事。” 敬儒恼了:   “啥?不光彩?中国人要是都能这样哪还有那么多缺德丧良心的事了!” 有人就说:   “其实咱多弄古迹显摆还不是为了把人都招来,好挣人家钱?为了兴旺发达, 你管它光彩不光彩干啥!反正古人干的。” 大夥就笑:   “对对对,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嘛。” 有人忽然问老爷子:   “那么沉个东西,你咋弄下来的?还神不知鬼不觉的。” 敬儒就得意地笑: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人要铁了心干的事,就没有 干不成的。再说了,我是手艺术人嘛,道多着呢。” 这事让他哄动一时,电视台电台来采访录音录相。他则能推就推:   “这是我自个愿干的,还有啥可吹的。” 有人说他傻,人生不过名利两件事,出名,那是荣耀呢。再说,名有时候就 是利。敬儒却道:   “我不求那个。我倒觉着人活得性淡最好。性淡则心静,心静则气和。才是 养生之道。” 人们听得瞠目,他便不由得意,又道:   “所以古人说得好: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有明白人就问:   “您老什么人哪?” 敬儒笑道:   “我嘛,凡人而已。”   重新立碑就得修复碑亭,可没人说得清亭子的原样,有人提出大致弄一个, 反正古色古香就得了。敬儒得知后坚决反对:既然是古迹就该和过去一样。他说 他能把原样画下来,八九不离十儿。上边自然高兴,秉仁更是:   “爸你这是功上加功,可要李广难封了。” 敬儒日夜描画,竟画出了一系列图纸,有整体图还有局部图。人们大惊,以 为他留有图样,他却正色道:   “绝对没有。我看它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用眼看,我是用心看。当然我不 能分毫不差,也没工程师那水平。但基本上原味。” 大家赞叹:   “这老爷子,不是凡人哪。”   为了保证施工不走样,敬儒提出要到现场指导。有领导笑了笑说算了吧,您 德高望重,去了咋安排?监工还是监理?敬儒说:   “我啥也不当,分文不要,是义务的,就为了把亭子建好。” 领导脸上就严肃起来:   “即然这样,我们也得公平,得给报酬。你这叫无私奉献,我们不能让好人 吃亏。” 敬儒急了:   “干啥?埋汰我呀?” 此时他已退休,被反聘上班,有空就守在工地上。他要求极严,分毫不让, 弄得现场人很烦。工头就说:   “大叔,别这么死心眼,差一不二就行了,谁懂啊。这年头干事不用是,象 就行。有时候象比是还好。” 敬儒恼了:   “就因为这差一不二,才弄得啥不象啥!叫我说开发传统文化倒应该弄点实 事,别老整形式。古人好的地方能照着作就比啥都强。” 工头笑了:   “老爷子,您老说得真对。我也希望那样。可谁都不那么干,谁干谁吃亏。 我倒想谁有那本事:喊个口令:预备──起!天下人就都变好了,那多好。” 敬儒正色道:   “别老指望天下变了人心才变,人心不变,天下能变?”   “您老倒行啊,您多大岁数了,我才多大岁数?我要像你那样得饿死,就得 喝西北风,还得和老婆孩子一块喝。”   修复碑亭,敬儒家得搬家了──房子要收归公产,作碑亭的配套设施。关于 如何补偿,秉仁提出:   “给我两套吧,哪怕小点,我弟弟还没结婚。以后我就再不要房子,不管咋 变。” 人们就有议论:   “胃口不小啊,一张嘴就两套!” 房子给了,是两套,不大也不小,同一单元同一层,门挨门。弟弟乐得自己 单住,和哥哥在一块老受他管。爸和弟弟同住,但和秉仁一块吃饭。秉仁说:   “先这么住着,等你结了婚我就让爸过我这边住,我是长子嘛。”   关于叶家房子干啥用,人们其说不一。有人认为既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就应该用它干最赚钱的事。有人则说:文化古迹的配套设施嘛,就应该和文化古 迹保持一致,弄得有文化品位,哪怕不赚钱。主要是营造文化大气氛吸引人,不 能寸利必得。秉仁提了个建议让大家振奋:恢复素馨斋,那样就和文化古迹配套 了;且既有文化品位又有经济效益,一举两得。不过不要拘泥于它的原有经营内 容,要在突出它的文墨风雅基础上把说书听戏也引进来(旧时的茶馆也确实那样 嘛),甚至可以唱流行歌曲卡拉OK;不仅喝茶,可以有咖啡、饮料、名点小吃, 把它办成一个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此建议一出,人们齐声叫好,认为它把两方面的利益都充份体现了,是给古 迹锦上添花。也有人反对:要那样还叫什么素馨斋?把文化品位都给败坏了。但 没人听得进去,人们头脑都很热。   这个建议几乎不容异议就定下来了,有人给秉仁出主意:素馨斋是你家的, 又是你提出的建议,你得有好处。你要求分红,那就是摇钱树,享用不尽,也是 合情合理的嘛。秉仁没听从这话,只字不提物质利益,但他向周副县长暗示:   “我非常想充份发挥自已的能力,我也有这样的能力。” 领导会意,告诉他暂待时机,如有位置一定提拔。   敬儒却勃然大怒:   “瞎胡闹!素馨斋那么办成什么玩艺儿了!你小子纯牌败家子!不行!我不 同意!素馨斋是我家的,我让办才许办,我不同意谁也不行!” 儿子就开导:   “爸,你咋这胡涂,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咱何乐不为!你不老说人得积德 行善吗,咱这是积大德啊!”   “积德我也不这么积!那叫啥?乌烟瘴气的,就是败坏!” 秉仁再劝爸仍是反对,就拿出了王牌:   “爸你懂法吗?就一个名,早先的事,早不归谁了,也不是专利,管得着吗?” 敬儒瘪了,秉仁乘势道:   “你就作个顺水人情,到县里去指导他们。到时候你再写幅字画张画挂到茶 馆里去,那啥气势?你不就德高望众了吗?”   “狗屁!”敬儒挥挥手道。“我才不给败家子添彩!你们爱咋整咋整,反正 我也管不着!你们记着:素馨斋再不是我家名了!”   素馨斋经过一番整修按时开业了。那天人潮涌动,鞭炮山响。茶馆前被辟成 一个小广场,使碑亭凸立显眼。亭子周围围了一圈红漆描金栏杆,只留了一个小 出入口,据说是为了保护和漂亮──亭子的样式、颜色太晦暗了。原有的灰砖房 被换上了琉璃瓦,加了大飞檐,金灿灿地耀眼;原来稍有装饰的窗棂也变成了华 丽的全雕;屋内拆去了旧天棚,改为雕梁画栋。当初有人曾对此方案提出异议, 文化局长说:   “咱不就要张扬吗?还按原来灰眉土脸的样谁把它当好玩艺儿?谁还爱来?”   五常县文物开发卓有成绩,有这么多文物就设立了文物局,叶秉仁才干超群, 功劳卓著,被任命为副局长。这事引起一阵骚动,很多人愤愤不平:他一个小老 师,提得也太猛了吧。周副县长力排众议:有才干就不能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降 人才,才能人尽其才。   敬儒被反聘几年就换了两任厂长,都赶时髦,干些来钱快却不伦不类的活; 有些活甚至都不属于工艺美术了。对此敬儒着恼,可厂长说:   “叶师傅,我承包我就得这么干。这是我的饭碗也是这一大帮人的饭碗。” 敬儒也无奈,何况哪个厂长都把他叶敬儒的旗号吹得山响,强调传统产品是 咱的镇山之宝,没它咱就啥也不是了。敬儒明白:工厂就象座庙,他就是佛像, 庙已经变样了,但他这个佛像还得摆着,就为个名。这种感受多了敬儒就再难忍 受,况且厂里上下人等再不象从前那样对他毕恭毕敬,厂长也渐渐显露出对他不 以为然的姿态。他也明智,见好就收,主动辞职不干了。   回家后无事可做极不适应,闲得难受就好管家里事,指手划脚,发号施令。 但大家对他阳奉阴违,他便觉悲哀。大儿子就开导他:   “爸你别管那么多,劳累一辈子,难得老来清闲,享享晚年之福多好。我们 不听你的不好,听你的有些事还真不行;时间长了就好像不孝似的。”   敬儒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百事不管,成天就是 下棋听戏。他听戏一坐就是小半天,闭着眼睡着了一般。起先人们以为他听不出 啥名堂,但一交谈发现他评说得头头是道,再有新班子就专爱听他品评。奇怪的 是他听时不睁眼,却能对作功提出严明的褒贬。大家都惊奇:   “这老头神,有天眼呢。”   敬儒最上心的倒是下棋,常一下一天。秉仁劝他别这么下,伤身体,说:   “爸你舍不得花钱听戏我包了。” 敬儒却说:     “一码是一码,戏不能老听,美味不可多用;棋倒得总下,修身养性呢。”   “五门节”使五常县名利双收,主管文教的副县长周正仁因业绩突出升了正 职。他一心想提拔秉仁接替自己的原职,可秉仁却极力推却:   “周县长,你要是为了我好就别把我放炉子上烤。我一个小老师出身,当个 副局长就够快的了,再快可要犯众怒了。” 周县长不快了:   “我有今天你的功劳最大!你和我共苦了也得同甘!文化这片江山是咱打下 的,咱不能让给别人!再说了,我这回坐江山了,你不帮我捧场就忍心吗?” 秉仁说:   “捧场可以,当副县长不行。只要你信得过,干啥你看着办。” 周县长仍不放松:   “只要可能,这个副县长你非当不可!那叫半壁江山啊,我得用知近人。” 该着秉仁如愿,县委书记高云山为限制周正仁势力,扩大自己力量,非要提 他的人──宣传部长张武强任这个职位。高云山资格老根基深,周正仁为协调关 系,只好让步。但他坚持让秉仁当办公室主任──那可是总理一样的位置啊,必 得是心腹。   秉仁只好从命。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是手眼通天,权倾朝野,但秉仁并不以为 然。而弟弟秉义却牛了起来,到处炫耀。秉仁知道后大怒:   “告诉你我不是啥大官,你少显摆!要敢打我旗号招摇撞骗,我可收拾你!” 秉义比秉仁正好小一轮。本来敬儒以为自己命该少子,连生三女后已经死心。 岂料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便娇宠。儿子天性奸滑,就给惯坏了。秉仁看不惯没少 管教,但弟弟毕竟不是儿子,不好管太深,秉义便对哥哥阳奉阴违。   弟弟一天天长大,秉仁不忍看他水下去,就与爸长谈了一次,晓以利害,说:   “作为当哥的本不该管太多,有爸你在。但我不能不负责任,都一奶同胞的, 这是一生的大事。” 敬儒喝道:   “好!长兄如父,你管咋不对?我知道我不行了,老小子就交给你了,该咋 办你随便,把他归拢个人样就行。”   秉义不爱念书,是哥逼他念到高中。他对弟弟真跟儿子似的,家长会一次不 落,每次都跟老师深谈。老师赞叹:   “看人这哥,比爸都强!” 可哥虽严,弟弟却本性难改,多次央求哥不念了,找个工作上班得了。好容 易挨到高中毕业,秉义竟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不是高考的材料,这回该安排工作 了吧。秉仁虽气,却无可奈何,就执意让他念电大。说:   “我当这个哥就得对得起你,为你一辈子负责。这个社会形势没个学历就别 想有啥发展,不能光顾眼前,得长远考虑。” 可秉义就是不愿念书,说:   “有发展的人才多少,不还有没发展的吗,我就当那伙的不行?” 秉仁骂他没出息,给叶家丢脸,逼他念,说:   “我这是为你好,你恨我也好骂我也好反正得这么办,等以后就明白了。”   秉仁老婆又气又感动:   “你呀你呀,当爹的才啥样!兄弟不象父子,心到就行,干啥那么死乞白赖 费力不讨好。唉!你要不得好报真是老天没长眼!”   秉仁想让弟弟学点实用的,财会法律啥的,老婆却说:   “你以为他能学会啥?动点正格的事他都整不明白。倒不如念中文,没啥实 际内容谁都能学。”   秉仁不快了:   “你别糟践中文了,那是大学问呢!‘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最 起码也让人活得明白。我多亏学中文。”   “那是学好了,学不好不也能胡弄下来?他能跟你比?他也就胡弄个学历吧, 学别的他还胡弄不来呢。” 秉仁觉得也对,对弟弟负责也得实事求是,于是就去给弟弟报名。   省电大在五常的点规模较大,因而叫分校而不叫站。校长魏忠是秉仁师专的 下一级同学,后来又是同事。他是农村人,老婆是从小父母给定的娃娃亲,为了 证明自己不是陈世美,他费牛劲把老婆弄到城郊当小学老师,却解决不了城镇户 口。秉仁当了文物局副局长后魏忠知他与周副县长关系好,就求他办老婆事。秉 仁从来没求周县长办过私事,有些打怵,但一说还真给办了,而且不光户口,工 作也调到了城里小学。魏忠会办事,就势交上了周县长,当了电大校长。   魏忠一直找机会报答秉仁,这回秉仁来找他便不由欣慰,忙不迭地说:   “咱哥俩的事还有啥说的,不跟我自个家的一样!我有啥说啥:别念中文, 现在谁还学那虚的。就学财会,用的地方多,你也好安排。”   “那小子不识数,没心没肺的能管明白帐?”   “那就学法律吧,不用识数,将来进公检法啥的,你还办不到吗?”   “那我可不放心,把那小子放那种地方,就得害人害已。”   “咋这么说话!这是给咱自个家办事,咋还挑自个毛病!就把兄弟交给我吧, 我保证让他该有啥有啥。”   但秉义却大模大样地说他考不上,秉仁火了:   “连这么个考试你都不行?你这书咋念的?”   “我不说了吗,人里头还有不行的,我就是那伙的。”   秉仁无奈,只好又找魏忠,他一笑:   “这有啥难的,就找人替考吧,我安排。让兄弟嘴严点,别惹一身臊。” 秉仁抓住魏忠手:   “让你全包了,我说啥好呢!”   “说啥?啥也别说!你帮我不更多。”   “别提这个,提这个我不来了。”   “那好,咱就是哥们帮哥们。”   “这么说好。”   叶秉义当然被录取了,魏忠对他极为关照,专为他那班安排了最好的班主任, 还嘱别的老师对他用心。秉义却自认为高人一等,跟同学摆身份,对老师不恭, 哪个老师要对他严点就说:   “连魏校长都高看我,你咋的?” 魏忠说:   “你咋也得学点吧,要不将来咋干业务?再说考试啥也答不上,我想让你及 格都不好办。” 他却说:   “那我还上你这干啥?不就图于你照顾我。” 魏忠说:   “那也总不能空题交白卷吧,统考的题是人家省电大派人来,收回去批呢。”   “也好办,你不会收完卷找一份答得好的让我抄?还非得让我当堂抄别人的 呀,那么好抄呢!”   魏忠哭笑不得,又不想让秉仁上火,就和班主任苦口婆心劝他,找学习好的 同学帮他,也多少管点用。   秉义于学习上不行,于吃喝玩乐上倒在行,借口上学花销多老向爸要钱。老 爷子因儿子上学高兴,禁不住又有些惯他。秉义专爱结交三教九流,和一些生意 人混得火热,就有老板说:   “你真该做买卖,有你哥做后台,干啥成啥,发大了!你哥也不动地方就有 油水。” 秉义就叹息:   “他呀,那个官算是白当了!”   他于狐朋狗友中结识了一个姑娘,叫胡艳,娇艳风骚,把他迷得神魂颠倒。 胡艳无工作,又眼高手低,想靠上叶主任大树,二人一拍即合,很快如胶似漆, 并且胡艳怀了孕。秉义得知此事只略一惊讶,就不以为然地说:   “没事,作流产不就得了。我有个哥们他嫂子是县医院妇产科主任。”   “说得倒轻巧!”胡艳脸一沉。“你当是摘个香瓜呢!可疼了!再说头一回 就流能坐下病呢!”   “那咋的?还生下来?”   “生咋的?反正我都是你人了。咱俩赶紧登记结婚不就完了。”   “那可不行!我提都不敢提,我哥还不把我吃了!”   “你哥就那厉害?又不是你爹。”   “比我爹厉害!我敢不听我爸的,不听他的可不行。”   “不结婚你跟我干那事?反正我得跟你,也不作流产!你自己想法!” 秉义执意让胡艳流,她就去找叶老爷子。敬儒一听大惊,大骂儿子。胡艳嘴 好,说:   “我知道你家人最有德了,我已经是你家人了,你们不能伤天害理。其实我 和秉义特好,婚姻难得情投意合。他这人没心没肺,我心细,他离不了我。” 敬儒本没看好胡艳,但听她这么一说就拒绝话难出口。胡艳又一番花言巧语, 说秉义如何如何爱她,没有她就啥也干不下去,说不定还会出更大的事。他这人 就这样,注定了要先把这事定下来才能安稳,干点正事。敬儒觉得她说得有理, 儿子真是那货,早晚的事先定下来也好,当老人的心也就静了,但他仍难接受胡 艳,就推说可以考虑。   秉仁得知此事马上厉声说:   “不行,不管啥样的,他现在都不能找,必须先干正事。” 秉义畏畏缩缩了半天最后咬了咬牙说:   “不成不行了哥,她怀上了。”   “什么?”秉仁几乎暴跳。“你纯粹浑蛋!干正事不行,邪门歪道倒在行!” 敬儒大惊:   “这咋办?这咋办?生米成了熟饭,死活咱得要了!”   “爸你咋这糊涂?愿意跟老小子这路货的是啥人?还不是有图于他?不行!”   “那怀上了咋办?”   “作流产!”秉仁口气坚决。“必须作掉!可以和她谈条件,她不就要占便 宜吗?咱给她!谁让咱干这事了,豁出去破费吧。”   秉仁亲自找胡家人去谈,她家人不吵不嚷,只坚持一点:除了结婚,别的啥 不要。秉仁很强硬:   “不行,这不是强奸,也没登记,你还能赖上?跟你谈条件是尊重你,要不 啥也不给你又能咋的?” 胡家人一时无话,虽不甘心,却又觉搬不过这叶主任,闹不好鸡飞蛋打更完。 秉仁趁机说:   “我弟弟不立世,一时糊涂作下的事,现在很后悔。强扭的瓜不甜,你们硬 要结婚结果也不会好。到时候成了家再散,倒霉的是你们姑娘。” 胡家人提出给五万块钱,这么大的事我们损失太大,姑娘再找对象都难。   “啥?”秉仁笑道。“你们可真敢想!我一个挣工资的,现挣现花,哪来那 么多钱!” 胡家人不信:   “你堂堂大主任咋不有十几万子,当官的哪有没钱的。你是不舍得给弟弟掏 吧?要是你儿子就干了。要不这么的吧:你不愿掏腰包就给我们小艳安排个工作, 单位得好点的,别干两天就下岗,要国营的。” 秉仁火了:   “咋的?讹人哪?你们是不事先下好套了,引我家老二往里钻?告诉你没门! 这回我还啥也不给你们了呢,看咱谁搬过谁!” 胡家人说:   “我们是搬不过你,可人要是太窝火啥事都干得出来。你就不怕这事闹腾大 了你叶主任丢面子?我们小老百姓可是不在乎。” 秉仁气得咬牙。但想到得罪君子了也不得罪小人,犯不上跟他们弄僵,就说:   “我可以考虑,你们得容我时间找地方。” 秉仁觉得该找公安局人帮忙,就去找老康。老康是现任公安局长,当初秉仁 刚当办公室主任时他还是个副科长。他是原正县长的人,但县长提升走了,把他 撂到了这块。眼见周县长提拔了一批自己的人,他就眼红来气,对秉仁更是恨之 入骨,背地里叫他“暴发户”,没少拆台使绊。可秉仁大仁大义,不但不与他计 较,反而能帮他尽量帮;特别是当原公安局长退休,需要安排人接任时,秉仁力 荐他去。当时这肥缺争的人很多,秉仁对县长说:   “老康这人是干公检法的料,有能力有魄力。你不提拔自己的人更让人看你 这人公平,唯才是用,才更有威信。其实啥叫自己的人,哪怕他是你对立面,只 要你看重他,用好了更一心一意。这事儿古书上不少,曹操不就很会这个。” 周县长感叹道:   “我说你该来帮我坐江山嘛,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老康万万没想到自己有如此一步,对周县长忠心耿耿,对秉仁感恩戴德,总 说:   “秉仁你有啥事用着兄弟的地方只管说话,我有十分力要使九分天理不容!” 秉仁只淡然一笑说:   “我帮人从来不图报,要有目的,那还叫啥帮。” 听秉仁讲了弟弟的事,老康不由感叹:   “秉仁你可真是!这算个啥,用得着跟他们那么费事!交给我了,我派俩人 去就办了。小草民,还反了呢!”   “咱别来横的。”秉仁忙说:“到底是咱干的事,咋也得对得起人家。我没 别的意思,就想让你们震他一下,别让她破罐子破摔,弄我们一身臊。” 老康哈哈大笑:   “老叶呀,你咋这么想问题!别说他不敢撒野,条件你都不该跟他谈!怀孕 不是她自个愿意的吗?咱怕啥?” 秉仁再找胡家人谈时他们态度软多了,说:   “咱这是孩子搞对象的事,何必往公安局捅,对孩子多不好。这事还不好商 量吗,你叶主任是仁义人,能亏待我们?” 秉仁知道老康派人来过了,心里轻松了许多。但看到他们那巴结样子又心生 怜悯。他先强调这不是犯罪行为:   “公安局来是因为你们讹诈。孩子们作了出格的事,虽然是他们自个愿意的, 不过我不想不仁义。所以我答应给姑娘安排工作就一定办到,而且保证是好单位。” 胡家人将信将疑:   “叶主任你别耍我们。要咋的你就直说,我们还敢咋的。” 秉仁叹道:   “唉,真话都没人信了!放心,我说话算话。”   “叶主任,这事就凭良心了,我们还能当个帐要?” 胡家人说。 结果秉仁真把胡艳安排进了电信局,胡家人感动不已:   “叶主任,都说你这人好,这回我们可看着了!没说的,以后有啥事用得着 我们只管说话,我们也就小草民,可出个力啥的还行。” 秉义说:   “哥你给她胡弄个地方就得了,咋还那么认真。” 秉仁说:   “你干了那么大损事,咱不能缺德亏心。再说对这种人得稳住,让他们如意, 不然就是后患。” 这事使秉义对哥哥更加敬畏,变得规矩多了。可是他与书无缘,咋用功也念 不进去,考试经常稀里糊涂,魏忠当然都让他及了格。秉仁怕弟弟闲急无聊再生 事端,就决定给他找个班先上着,也早点有工龄。其实有不少人主动要给秉义安 排工作,秉仁都一概谢绝了。这回他仍不找这些人,而是去求当年师专的同学, 现任邮电局人事科长的于敏波。敏波笑道:   “别说求,咱老同学的事,我不头拱地办。”   “所以才来找你。同学关系没那么多乱事。”   “说实在的秉仁,我可不是不想给你办:凭你那本事咋不找个好地方?邮电 局算个啥?没权没势的,效益也不象从前了。秉义不是学法律吗,给他弄公检法 多好,工作可是一辈子大事。”   “那当然好,可就他那能水,能干出啥名堂。”   “不是有你嘛。名堂都是干出来的吗?有几个像你这样的?我说老兄,兄弟 奉劝你别这么死心眼。现在的人不是自己的还直抢呢,何况这是咱自个家的人。 你这权该用不用,过期可作废啊。咱费这么大劲干是为了啥?还不就为了比别人 强吗?”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我也别说好听的,人不可能不为自己打算。可啥叫 比别人强?人要老比那个没完没了。利益都是过眼烟云,咱这辈子也就求个人尽 其才适得其所而已,有所求有所不求,其实最好。”   “高!还是你高!”敏波一拍秉仁。“我看你这是小事不谋求,大事不落后。 这才叫大手!大音息声,大相无形,(老子《道德经》语,原文应为“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于敏波未读过,只是听说。)我看咱这中文你才真学明白了!” 秉仁大笑:   “敏波你可真是学以致用了。你把我说得也太高了,我哪那么神!我为人处 事凭心而已,心安也就理得了。”   “是吗?那你更高──以不为为之,我说你是大手嘛。其实你真该干大事, 当个小主任真委屈你了。” 于敏波答应保证给秉仁安排个好位子,但歉意地说:   “暂时还不行,没空地方,得先干点别的等着。” 秉仁说:   “你不用费心,就先让他当投递员。” 敏波大惊:   “让他干那个?风吹日晒的。再说也丢人哪?叶主任咋了?咋这没能水?让 他弟弟当投递员!”   “就让他当投递员!”秉仁一口咬定。“让他磨炼磨炼,凭啥就高人一等了, 心那么浮。” 敏波啧啧连声:   “你呀你呀,真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咋说也是死心眼。好吧,就依你。 不过你放心,我不能让他干长。”   “不,必须长一点。这小子得好好磨一磨。”   秉义一听哥的安排就叫了起来:   “哥你咋就这本事?那叫啥活!骑个车子满哪窜,咱俩一块丢人现眼!” 秉仁正告弟弟:   “你就从一般工作干起,你必须磨炼。你要是有本事我肯定不让你埋没。” 秉义神伤:   “你可真是个好哥,可真对我负责。我一个学法律的,磨炼也得进公检法吧!”   “就你这样的还叫学法律?让你干公检法纯粹坑人!你别仗着有我这个哥想 干啥干啥,告诉你:我不惯你这个!” 秉义赌气,宁可不上班也不干投递员。秉仁火了:   “你必须去!要不以后你就别想再让我给你安排别的!” 秉义知道哥说到做到,可见以后肯定能有好工作,眼前就咬牙挺挺吧。   秉义干上投递员後人们议论纷纷:凭他个叶主任让弟弟干这个?看样子还是 能水不大。有人则说:得了吧,这叫过渡,装装样子。以后瞧吧。秉义的哥们儿 见了也挖苦他,他先是故作正经:   “咋的?叶主任的弟弟就该特殊?不也跟一般人一样,该干啥干啥。” 但面子上他还是挂不住,就神秘地又说:   “这叫过渡,上来就安排好地方太显眼,我哥挺注意影响的。”   中学毕业十五年时,同学们张罗聚会,让秉仁安排:   “你是班长,现在又数你官大,再让大家伙齐钱凑份子那不太丢人了。” 也有人提议秉仁找老杆儿掏钱,现在就数他款大,别拉秉仁腐败。秉仁说:   “就别熊他了,他那钱是自个的,累死累活不容易。还是我安排吧。”   他把大家带到得月楼,老板亲自迎接,秉仁说:   “就按我昨天说好的,实的惠儿的,给我开票子。” 得月楼地点不显眼,门脸也不张扬,进去后倒清雅舒适。秉仁与老板有交情, 把握事都到这。同学们能来的全来了,却总不见许萍到。当年她是文艺委员,会 唱会跳是有名的百灵鸟。大家说她不来可不行,气氛差多了,再说没有她有人太 失落。说着就都看着秉仁和老杆儿笑。秉仁说:   “你们别胡闹,许萍现在的情况太敏感,别再给她添乱了。” 老杆儿则笑道:   “秉仁我当年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结果咱俩鸡飞蛋打。现在你要有心来一把 ‘迟来的爱’,我还真愿意帮你们破镜重圆。” 大家大笑。   原来当年老杆儿也是班干──体育委员,秉仁与他及许萍共同主持班级工作。 老杆儿其实一点不“杆”,长得五大三粗,只因铁心维护秉仁,甚至还帮他用武 力解决,大家就说他是秉仁的“铁杆保皇派”,后来乾脆戏称他“老杆儿”。老 杆儿先是看不起女生,后来就极力接近许萍。秉仁也喜欢许萍,但他这人极要面 子,对许萍从未明示,而老杆儿则追求得大胆,弄得许萍不知所措。她是没主见 人,本对秉仁有意,但经不住老杆儿进攻,就倾向于他这边了。秉仁误以为他们 是两相情愿,就悄悄隐退了。毕业后知青大下乡,同学们各奔东西,这事就不了 了之。许萍倒没下乡,早早嫁了人。婚后二人老打架,就离了,许萍带儿子单身。   大家议论着许萍很感慨,说红颜薄命可惜她这人了。秉仁说:   “咱别光可惜,得帮帮她,都是同学,谁不好也不能眼瞅着。我就有责任, 对她的事过问得太少。” 有人说也想帮帮她,可给她介绍对像她都不干,说为了孩子再不嫁人。她现 在一切就为了孩子,根本不在乎自己。要是找,她那长像还真不难,过几年就人 老珠黄了。她日子过得清苦,就她一个人工资,挣得还少,又得供儿子,前夫给 不了多少付抚养费。她对儿子特看重,她那儿子倒是好孩子,懂事,用功。可脑 子不行,学习不好,高考没指望,这不念电大呢。   秉仁忙问念的啥专业,一听竟和弟弟同班,便不由自责:咋一点不知道!暗 下决心:一定要帮她。   大家喝得情深义长,老杆儿唱了一首《牵手》,端着酒杯又坐到秉仁身旁:   “许萍没来,咱俩再喝一杯。我真后悔,其实你俩才正合适,我跟着瞎掺和 啥!她要跟了你这辈子多好,我真不知好歹!你也是的,爱情还有让的?你这是 耽误了自己也坑了许萍!要是你俩幸福,我能不高兴?” 秉仁也伤感:   “是啊,人生常有遗憾,有的真抱恨终生!那咋办?又不能重来一把。咱就 帮帮她吧,真爱一个人不是占有,而是让她幸福!”   “高!到底多念点书!我也没别的,就能出俩钱。可帮一饥帮不了百饱,还 得帮她想个彻底的着。”   “我想想办法,可能你真得出点钱。”   “没问题,钱看给谁花。你出力我出钱!”   “好!为了让她幸福!” 两个汉子热泪盈眶,一饮而尽。   秉仁问弟弟班里有没有个姓许的男生,秉仁说:   “有啊,叫许立强。可用功了,还是考不好,那小子笨。”   “你倒聪明,可不干正事!”   “咋的了?”秉义愣愣地看哥。“谁惹你了?冲我来啥劲!”   秉仁找魏忠问许立强情况,与弟弟说的一样。他嘱咐:   “多关照他,那是我老同学孩子,家很苦。”   “没问题。”魏忠答应,又意味深长地说:“秉仁你真是好人,对谁都有情 有义,不分里外。”   “我不想那么多,只要我该管的。人嘛。”   县公安局退休了两个人,按自然减员需增补;秉义电大还有两个月毕业,他 理直气壮:   “没说的,这回咋也得把我弄进去了吧?我这叫专业对口。” 秉仁却说:   “我倒不主张你进法律部门,你不适合干那个。再说你会啥?你那学咋上的? 就是进了公安局你啥也不是也是糟心。你再捅点娄子惹点事,还不把自己送监狱 去。”   “哥你咋了?”秉义叫道。“这年头谁像你这样!啥叫行?啥叫不行?现在 不都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你这么一本正经,怪不得人都说你是当大官 的材料但当不上!” 秉仁冷笑:   “你还真挺明白。就冲这我还真得小心点,别让你得了手。” 秉义马上见风使舵,“晓之以理”:   “人干自己爱干的事才能干好吧?你给我创造个好机会,我好好干,出息了 你也是劳苦功高。我一辈子命运不就全靠你吗。” 秉仁还是冷冷一笑:   “当然我得给你机会,但不是现在。”   他老婆事后说:   “你咋这死心眼!你讲原则讲公道可别人想咋的咋的。结果是咱正经人吃亏 斜门歪道倒占了便宜。天下也没因为有你就怎么好了,别人倒笑话你没能水,自 个家人更恨你。你咋当这里外不是人的怨种!” 秉仁叹道:   “我不是不明白这些,可要让一个人高兴倒可能害了他。这是我兄弟,我不 能光满足他,得真对他负责。”   敬儒为这事跟大儿子谈:   “你的意思我赞成。按理说他这样的真不该进公检法。可让他对心思了许就 能重新做人,也算给他个改过的条件。他安身立命这头一步走好了,你就对他尽 了大责了。” 秉仁道:   “爸我正是对他真负责才这么作。要不然我让你们都满意还不容易,何必里 外不是人。你要是真信任我就听我的,不管多大责任我都顶着。要不行我也可以 按你们的意思办,让人高兴的事其实最容易。我要安排个人不难,现在能办到将 来也能办到。” 敬儒好一阵沉吟,叹了口气说:   “那好,就听你的。你兄弟这辈子就托付给你。”   秉仁这么打算:把许萍儿子办进公安局,给秉义换个好职位。许立强虽不聪 明,但踏实可靠,自己也就为同学尽了力。两个人都办是不可能的,那太过份。 进人这事是大油水,从嘴里夺食,谁愿意?   老康老想报答秉仁没机会,见他这个时候来求便以为肯定是他兄弟的事,就 很痛快。但一听竟是别人,就有些不悦:   “秉仁不是我不愿意给你办,谁都有仨薄俩厚,可得看是啥事。公安局进人 这可是天大的事,虽说有我在肯定有你兄弟的位,可进人的机会可不老有。这好 机会咱不赶紧办自个家人,谁知道以后能有啥变化。真要把咱自家人扔在外头那 可就后大悔了。” 秉仁道:   “我何尝不明白这些。可有些关系不那么简单,怎么办,全凭良心。所以要 冲真心,我是真想给她办,我兄弟,倒是另一回事了。”   “这话也就你说,换个人我都不信。我是真心想帮你。那咱就办许立强,你 等信吧。”   秉义知道哥没给自己办公安局没恼没闹而是哭了:   “哥我真没想到你这么绝情!不管咋说我是你亲兄弟!我算知道你们这些当 官的了,都无情无义!你当我不明白:姓许的那女的你俩同学时好,没成一家就 要现在找感觉。” 秉仁脸色铁青:   “你咋想我都行,但你哥不是那种人。我问心无愧,不怕别人怎么看。” 但对爸,他还是耐心解释,敬儒好半天不语,最后说:   “你像我儿子,可比我还死心眼。只要你心里有数,怎么办由你了。”   秉仁知道办这事老康能得一大笔油水,就让老杆儿出一万。老杆儿二话不说, 把钱给了许萍。许萍感动得泪流满面,老杆儿却说:   “这算啥,真有功的是秉仁。没有他,咱有钱也送不上去。” 但老康只收下了一千:   “我不留下点你们也不安心。我和秉仁这种关系哪能收钱。你放心,我保证 办到,要不我咋对得起秉仁。告诉你个老底:现在上边很强调学历,有好几个正 规本科生都没进来呢。为了你我们可是承受了巨大压力呢。”   这让许萍又感动又感慨:   “秉仁,你是大好人,作好事不图报。可好人必有好报。”   “我不想报不报的。图报,那还叫啥帮?”秉仁道。   “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受不了。我啥也没有,能给你的就一片真心。当年我 咋那么没眼光没主见,这一错就让我悔恨半辈子。我现在是想干啥就能干啥了, 有些事过去没作到现在倒不是不能作。” 秉仁努力让自己平静,却不由感叹:   “阴差阳错就是命运。有些事不能如愿,成为回忆也挺好的。” 许萍立刻送来意味深长的眼波:   “回忆也不是不能变成现实,该得到的早晚能得到。” 秉仁不由尴尬,马上正色道:   “人要不顾别的当然能。可人还有责任,有道德,所以不是什么事都能作。”   “所以有人就该得到的也得不到!” 许萍叹道,垂泪不语。秉仁也不禁惆怅。忽然许萍抬起头灼灼地看定他,颤 抖着声音说:   “你就这么心硬?忍心让人痛苦?咱都是明白人,又都这岁数了,我干脆就 明说了吧:我爱你!其实我从小到大爱的就是你!我要把我给你!我什么都不要, 不为报答,不图于什么,就是爱你!你还有家有老婆孩子,我不想破坏你的家庭, 就要你!” 秉仁大惊,心也颤了,马上退后一步,努力平静地说:   “你别这样,我不能。那我成什么人了,我还咋面对咱们同学,在人前说话 还咋能坦坦然然。我理解你,但让我作不行。咱们就是朋友,可以是好朋友,但 不是别的。” 许萍哭得凄凄凉凉,可怜巴巴地望秉仁:   “那就算我报答你行不行?我没有别的,只有这个是最好的了!你不能让我 下半辈子老有良心帐啊!你不要,我可咋办哪?” 秉仁叹息,忧伤地说:   “许萍,我很理解你,可我绝对不能接受!那我不成小人了!你要真对我好, 就带孩子好好过,要是有机会找个好人。”   “可你也得成全我呀!别光自个当好人。”   “老杆儿也帮了你,他那叫真出血,你也这么报答他?”   “我报答过了,他接受了。他不像你,他懂人心!你是个好人,可太没人味 了!” 秉仁一愣,一阵酸楚。没办法,我只能是这种人。他想。   胡艳上班后被人议论,她如何进来的,大家都知道。她以为反正自己是叶主 任人谁也奈何不得,便很孤傲。她邻桌是个小伙子,姓徐,忠厚诚恳,见她这处 境就劝她不要和大夥顶牛,在一个地方干,处好人际关系才对自己有利。胡艳先 是不爱听,后来被他的真诚打动,人变得勤快随和多了,同事们的态度也随之改 善。这样一来二去,俩人便多了一份感觉,渐渐有了依恋之情。   小徐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   “那胡艳是啥人?破烂一个!天下女人死绝了也不能要她那样的。” 小徐是孝顺孩子,便不敢再和胡艳接近。   胡艳虽轻佻,但落入情网也更痴迷,为此痛苦不堪。秉义得知此事不知怎么 竟心生义愤,去找小徐。见他那那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就不由火起,大骂小徐是 软骨头,不够“男人”俩字。然后就去找胡艳,劝她别难过,这样的男人不要他 更好。没想到胡艳竟痴迷得难以自拔。秉义从没见过她这痴情样子,不由爱怜之 情顿生,还暗自伤感,极言小徐不可取。胡艳把眼一翻:   “干啥?有你啥事!你是不想乘人之危,你可没少占我便宜了!” 秉义却很动情:   “你咋这么不近人情!不管咋说咱俩有过一场,危难时刻我不帮你谁帮?” 胡艳却叹道:   “谁能帮我!男人谁还敢相信!倒是女人最傻!” 秉义动容:   “艳,你是个好人!我他妈真没长眼睛!人总是发展变化的吧,你要是能原 谅我,咱俩就破镜重圆吧。真的,我能让你幸福!过去我对不起你,这回我可是 真心真意!” 胡艳不信,秉义就起誓发愿。胡艳是心活人,被说得心软,但仍犹疑。秉义 便又苦求,胡艳则说:   “光你说不行,得你哥同意。” 秉义把牙一咬:   “我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再说了,我作的事仁义,他能不同意?”   秉仁回家跟哥一说,哥真不同意。但他没恼,而是审视弟弟。秉义说:   “哥我真是觉得对不起她。我欠下的就该还,不这样我成啥人了?” 秉仁笑道:   “你有这个心就好。我说咱家根正,不能出孬种嘛。不过这事也用不着非得 那么办,咱已经还她了。人不能老纠缠过去的事,男子汉作事就得拿得起放得下。”   “哥她现在跟过去可不一样,其实她这人特有情义,我要不够意思倒不是人 了。”   “不管她现在怎么好,过去的事就过去吧。有过裂痕的婚姻不会好,那时候 你们再出问题损失更大。好了,不管你有啥心思,知道讲良心就是好事;这回倒 该考虑给你安排个好地方,让你干点像样的工作有点发展了。” 秉义惊讶地看哥,秉仁说:   “法院要进人了,这回真该安排你了。是啊,夜长梦多。我还老担心你行不 行,这回我心里有数了。就这样吧,看准的事该办就办,关键时刻必须把握住。” 秉义知道哥的决定不容抗拒,只好不语。几天过去,也就泄劲了,等到在法 院上了班,他就几乎把胡艳给忘了。   素馨斋火过几年后渐渐冷清,周县长不想眼看自己的成果败坏,便想方设法 扶持,承包人也花样翻新,但仍无力回天。高书记觉得该利用这机会削弱周派发 展自己,便与张武强谋化。经一番研究,决定建一座民间风情城,地点选来选去 最终定在素馨斋对面。周县长对此反感:   “这不是想和我唱对台戏吗?素馨斋是正经古迹,老字号。他那风情城算个 啥?不伦不类,搁到那闹吵吵把个素馨斋给搅完了!” 可高书记说得好:   “再多个风情城咱这的文化味就更浓了,更有利于文化和经济联姻,发展市 场经济;还能和素馨斋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文化气氛,比一个素馨斋强多了。” 他又善造舆论,五常人这几年也喜好张扬,对此设计都拥护,周就不好再坚 持,这个议案就很快变成了现实。   风情城虽不宏大,但也够气派。高书记以为自己也树了碑立了传,便很得意。 可惜没啥真正民间风情内容,只不过把民间工艺品从别处挪了来,又开了几个所 谓的风味餐馆,其他仍是服装百货副食等等。素馨斋就势改为饭店,这倒救了它, 从风情城出出进进的人不时光临。   而风情城张扬没多久就出了事:楼板塌了一块,砸伤了人。处理人办事不当, 就有人把事往上告。上面追查下来扯出不少事,张武强也被审查。高书记力保, 强调他只是用人不当把关不严的错,没有别的事。周县长却紧叮不放,要秉仁给 张武强找材料,定要把他拉下台。秉仁甚觉为难:   “周县长,你这不是让我招大夥骂吗!我这么当上副县长一辈子都不能心安 了。”   “你呀,你呀!真可惜空有政治头脑,咋就没政治魄力呢!在官场上混,这 么心慈面软还行!其实咱这也是正当防卫,文教这块地方本来就是咱的,咱这叫 收复失地。当初他们对咱不客气,这回咱也不能手软!何况是他们自己出了毛病。”   张武强果然有问题:受贿。其实他真挺冤,如果利用权力在工程审批上插插 手,还真能得一大笔。但他是那种名重于利的人,所以就没干预。主管这事的基 建科长是明白人,给了他两万。这钱他收了──他还不是不好财。秉仁力劝周县 长手下留情:   “他这数不大,咱别把事作绝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咱得给自己留条路。” 他又四处活动,终于使张武强免受刑事处理,放到政协降职使用。对此他感 恩戴德。   大势所趋,副县长一职非秉仁莫属,周县长道:   “怎么样?秉仁,天意如此。你呀,命中有官运。要是多用心,升得不定得 多快呢!” 秉仁笑道:   “我要是真用心,就不是这运气了。”   叶家这回更荣耀了,介绍对象的就多起来,秉义让哥作主找了个正派家庭的 贤慧姑娘,就是个一般工人。哥说:   “外在条件不重要,关键是人品。人要好,干什么,那还不好说。”   秉仁不愿张扬,何况当领导的大操大办影响不好,但婚礼那天来了很多人, 秉仁准备不足,很尴尬。几个朋友就挺身而出,在旁边包了几个饭店,帮他招待 客人。秉仁很感动,敬酒时一再感谢大家。有人说:   “秉仁我们就是冲你这个人来的,可不因为你是官。” 秉仁笑道:   “算个啥官啊。为人在世,让人都说咱行,够交,就知足了。” 那天他喝多了,老婆埋怨他心眼太实,还真喝,有失县长身份。秉仁说:   “该喝的你就得喝,要不咋证明你心诚。” 从此,他觉得心里安稳了,对弟弟尽了责任。   都说好人常在,人们也都这么评论秉仁。秉仁说:   “人就该活个问心无愧,常不常在的就别想那些,你越谋求倒越不一定得到。”   但秉仁却出了恶事:胯骨有了毛病,有癌的可能性。家人大惊,不敢实说, 只说是骨结核。大夫也宽慰道:   “从片子上看不能断定就是长东西。你小时得过肺结核,骨结核的可能性很 大。” 秉仁笑道:   “你们不用安慰我,我不想自我欺骗。人一辈子啥事都可能有,得敢于面对 现实。”   县医院的骨外科有些名气,老主任是当年省医院的骨科骨干,因“右派”下 放来的,就把五常的骨外给带起来了。老主任已退休,但仍被反聘,他说:   “骨结核的可能性更大,但一定得打开才能确诊。要是结核,那就好办,作 彻底了就没什么问题了。   “要是癌呢?”秉仁问。   “不一定。现在是有两种可能。”   “明白了,就是说象吃西瓜一样,再会挑,生熟也得切开看。” 老主任笑了:   “生死大事,你还开玩笑。”   “生死大事才由不得自己,哭笑又能怎么的。”   “叶县长,我佩服你!那我就实话实说。”   “最好。你就说:我在这作和出去作到底怎么好?”   “客观地说,都一样。”   “要是癌呢?”   “谁都无力回天。只不过大医院条件好一些。”   “只不过晚死一点。”   “你可真……”   “好吧,我决定了,就在咱这作!”   但单位和家人都主张到省里作手术──县领导有大病哪能在本地治呢。秉仁 说:   “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正常事不正常办倒折腾出事了。大医院咋的?不 把咱当回事倒不如守家在地。管咋说这是咱自个地方,要咋的不都随咱。”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术前等待令大家如坐针毡,秉仁却谈笑风生,说怎么 在屁股上长病?这是不让我坐交椅了。手术那天门外等了一大群人,他老婆哭个 不停:   “要是不好可咋办哪?他一点坏事不作,怎么遭这事呀?” 秉义也哭了:   “我哥真跟我爸一样,净跟我操心了!” 不多久有护士出来送病理检验,说问题不大,肉眼看应该是结核。但还得作 病理,该有的程序都得有。大家仍不放心,追问病理能不能又一样。护士说:   “那可不一定,最终依据还得是病理。” 就有不少人涌向了病理室。秉仁老婆腿都软了,秉义也脸色煞白。结果还是 大快人心:果然是结核。秉仁老婆放声大哭:   “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啊!”   之后的日子里每天探病者不断,秉义说:   “要是癌症,就没这么些人来了。我听说一个故事:一个人病重假死了,给 他出丧时他醒了过来。他想看看都有什么人来,这些人都啥表现,谁真心谁假意, 就悄悄地没动弹。还真就看出不少人。有的跟他千好百好的人真就没来。” 秉仁笑道:   “你小子净这心眼。就是有那机会我也不那么干,人就是凭真心换真心。”   医院派了专护,秉仁却不让要,说大小便让她接不好意思。他爱人也不同意: 还是自个家人伺候得周到。所以她就把夜班包了。秉仁的仨妹妹也来护理,她只 让她们白天倒班,还对秉义说:   “你那些姐才不真心呢,还不是看你哥是县长。她们和你可不一样。” 秉仁同学来了一大帮,老杆儿送上两千块钱。秉仁死活不收,老杆儿生气了:   “咋的?跟我整廉洁?咱同学关系,你少跟我装!” 秉仁说:   “没那意思,你少拿点得了,心到就行。” 老杆却执意要给,说少了不能表达他的心意,再说还有许萍一份。秉仁忽然 有点伤感:   “把她扯进来干啥?她自个就够难的了。” 老杆儿说:   “老同学嘛,应该的。让她来帮着护理你吧,你媳妇一人太累了。没关系, 其实她天天没啥事。” 秉仁的话就有点酸:   “她的事你咋就能作主?还是少给她找事吧。” 老杆无语,坐了一会,塞下钱走了。   第二天许萍来了,秉仁尴尬。许萍却很坦然,对秉仁爱人说:   “全是你们家人护理太累了。我们这些人没啥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都是 老同学,啥说道没有,你们啥也不用在意。” 秉仁夫妇力辞,但许萍就是不走。不多久老杆儿来了,又一阵劝说,秉仁不 好再推却,就答应了。老婆的脸却阴沉下来,老杆儿看在眼里,走时趁她出来送 自己跟她好一阵谈。回来时她脸色好看了些,但对许萍仍冷冷的。许萍说:   “这样吧,你多少给我点机会,秉仁对我有恩,就让我报答他一回。” 秉仁爱人说:   “其实也用不了几天,过两天他也能多少活动点了。你有这份心意我们不好 驳你面子,那你就白天来吧,晚上不用你。”   许萍护理时秉仁极不好意思,小便坚决不让她接。他只能半侧身体位,小便 很费劲,总是一尿老半天。许萍就耐心等着,有时还开玩笑:   “堂堂大县长还这么封建。” 秉仁常不敢正视许萍,也很少和她主动唠嗑。许萍却坦然,谈笑风生,似乎 没任何感触。   张武强来探望,秉仁有些尴尬,但很快就满脸坦诚,亲切地叫他武强。张武 强很感慨:   “秉仁要不是你我就彻底完了。你是吉人天相,所以逢凶化吉了。” 秉仁说:   “你咋也信这些,这么一点事就把你扳倒了?你的事真不大,是挺冤。没办 法,赶到点上了。别一蹶不振。只要我还能干下去,一定给你创造机会。” 张武强感叹道:   “你这人确实太仁义,谁要对不起你真天理不容!”   胡艳的父母居然来了,这让秉仁感动又尴尬。这俩人说:   “叶县长,你这人好,你有事我们不过来不够意思。我们小老百姓没别的, 也就表示点心意吧。” 他们带了些水果来,秉仁就让老婆硬塞给他们一大堆奶粉补品什么的,感动 得俩人热泪盈眶。   叶秉仁出院了,挨了一刀不但没伤元气,反倒红光满面,比以前还壮。一年 后周县长提升调离了,秉仁就被提为正县长。有人说:   “叶秉仁屁股缺块骨头,官位倒坐得挺稳。” 几年后他也提了──到一个地级市当市长。人们忽然有所悟:   “咱这地方好啊!出官,出息人哪!” (寄自中国大陆) ◆           吃吧,明年就没有了               ·何葆国·   老板说:   “你下去,装做一个香蕉贩子,把情况摸清了,直接跟我汇报。” 我就跟秦志祥打电话。秦志祥是我大学同学秦志明的弟弟。有一年署假,志 明写信邀请我到他家吃香蕉。我到他家住了两天,就认识了志祥。志祥原来是一 个很不错的蕉农,一个人种了五百多株的香蕉。他比志明小三岁,皮肤黝黑,下 巴上有一道很显眼的疤痕,看起来要比他哥哥老成得多。前两年,我还在马铺市 文化局,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开口就问我认不认识交警大队的人,我说你 是谁呀?他说我是志祥啊。我这才想起志祥,那年我在他家,至少吃了他种的香 蕉三十斤以上(回来时还带走大约二十斤),比我此前二十几年所吃的香蕉总量 还要多,我说是你呀,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有一车蕉要运到青岛,在马铺东头这 边被交警扣了,你能不能帮我的忙?虽然我吃他的那些香蕉早已消化了,但那时 喉咙口还是涌起了一股蕉香。志祥的事说来算不上什么事,甚至可以说只是某个 交警有意为难他一下。所以我一个电话打给前些天刚刚采访过的一个副大队长, 他再一个电话打下去,事情就圆满解决了。志祥在电话里向我道谢时说,什么时 候再到我家吃香蕉?事先打个电话来就行了。我说一定一定。   没想到一句话说完,两年过去了,我才给他打电话。志祥问你是谁呀?我说 我是马建荣啊。志祥唔了一声,好像什么都知道了,我告诉他我还在文化局,写 了一个戏,反映的是蕉乡的生活,觉得生活气息不是太浓,想到他那里呆几天, 跟他做一回蕉贩子,多体验一下,回来后再把戏好好改一改。多年来的机关工作, 让我练就了出口就能说谎的过硬本领。当然这也是工作需要。志祥说你来吧,他 就说了这么一句。   第二天,我搭车来到了桥头县东桥镇。   东桥是马铺市香蕉主产地,其产量占全市的香蕉总量一成左右。五天前,也 就是11月10日,这天是马铺市长接待日,东桥蕉农八百人左右搭坐中巴、摩 托车、大货车、农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一起来到市政府上访,其中一辆大货车 满载香蕉,把一车的蕉全卸在了市政府大门口。市长急召桥头县领导到场,当桥 头县委书记、县长一干人的车来到市政府大门口,书记、县长从车内出来,立即 被蕉农团团围住。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打死这些贪官!”,随即有无数的拳头 落在书记县长身上,好像鼓点一样,节奏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防暴警察火速赶来, 书记县长还有一个副书记已经满脸青肿,倒在地上不能动弹。这就是震惊全市的 “11.10事件”,市里实行了新闻封锁,对事情进行了冷处理,然而香港媒 体第二天就做了报导,一些境外网站更是大做文章。我知道这件事让老板几天睡 不好觉,大院里的人都知道,上头来考察过了,他很快要升任省委常委,可是在 这节骨眼上出这种事,会不会搅了他的好事呢?我到东桥的前一天晚上,老板又 亲自给我打了电话:   “你一个人下去,注意保密。” 我一下感到肩头压上了一副重担,我的肩头一下斜了。   东桥汽车站只留下一块牌子,房子全租出去做了店面,其中一间就做了香蕉 收购点。我从车上下来,看到两个蕉农正在从自行车货架上卸下香蕉,他们用手 抬着一串巨大的香蕉放到磅盘上,其中一个直起身喘了一口大气。   车站对面就是一片新房子,房子上用霓虹灯管做了几个很大的招牌字:东桥 香蕉交易中心。这个中心正是引发蕉农抗议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看起来空荡荡 的,连一个人也没有。   我走到一个蕉农面前,没话找话说:   “对面那个市场建得好漂亮啊。” 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抬起眼睛看我一下,似乎无从判断我的身份,脸上闪着 一种戒备的神情,干脆就不理我地转过身去。   公路边停着两部载客的摩托车,眼睛一直往我这边看着,其中一个大概看出 了我的外地人身份,突然发动了车向我跑来,操着生硬的普通话问道:   “你要到哪里呀?” 我用马铺方言反问他:   “到小桥几块钱?” 这个摩托车手看起来有五十几岁的样子,又干又瘦,外面穿着一件旧军装, 里面还套着一件夹克衫,下穿一条发白的牛仔裤,显然是别人淘汰下来的旧货, 他很实在地笑了一下,说:   “你是本地人,我也不敢宰你,死猪价不会变啦,都是三块。” 另外一部摩托车也跑了过来,那车手也是五十几岁的样子,嘬着嘴友好地向 我吹了一声哨子,说:   “我给你载,两块就好。”   “死猴,你也来跟我争生意。”旧军装骂了一声,连忙请我坐上他的摩托车, “我也收你两块,你快坐好。” 我刚坐好,摩托车就跑起来了,穿过公路,插进一条机耕道。两边是一大片 挺立的香蕉树,象原始森林一样茂密,一阵风吹来,蕉园里便哗啦啦响动,象是 有一群人在跑。一股蕉树特有的清新的气息在空气中四处飘逸,有时竟凝聚成一 只拳头似的,向我鼻子砸来。我这只可怜的鼻子在马铺市委大院经常堵塞不通, 此时香蕉树的气息为它清扫了一条通畅的大道,直通我的五脏六腑。   我让旧军装减缓速度,并问他今年多大了。他说五十五。我说你开起车还象 是三十五。他咧开嘴直笑,风把他的笑声吹得东倒西歪,他说老了,没用,趁手 脚还能动,赚点棺材钱。   我说你怎么不做香蕉(生意)?他说我以前就一直做香蕉,这几年不好做, 没赚钱反而赔了钱,干脆就不做,用摩托车来拉客,这车以前就是载香蕉用的。 他突然问我:   “你到小桥找谁?” 我说出了志祥的名字。他说志祥是他堂侄。   面前有一段路坎坷不平,摩托车象是在跳舞一样,一高一低,极有节奏感的。 旧军装使劲握着车把,好像是在大风大浪中掌舵的船长,我发现他后脑勺大汗淋 漓,对他说我下来好了。他说不用,这段路过去就是好路了。   跳过这段路面,前面又是平整的路。旧军装喘了口气说,就这段路不行。我 说怎么不修一下?他说有呀,这段路经常在修,可是修好没多久,它又坏了,大 家都说太奇怪了,肯定是鬼做祟,不然怎么修好没几天又坏了?   我不由回头看了看,那一段不平的路真象是一块疮疤。出了蕉林,前面出现 了几幢房子,零零星星的,那就是小桥村了,屋前屋后都有几棵特别高大的香蕉 树,在视觉上有一种装饰的效果。   志祥家就在村口,旧军装把车停在他家院子门前,冲着里面叫了一声志祥。 我从车上跳下来,掏出钱包,正好有三块零钱,就全给了旧军装。他接过手,好 像有些不好意思,我说不用找了,就推开院子虚掩着的门。一走进院子,我就看 到地上放着好几堆香蕉,成色很差,看样子从树下割下来好一阵子了,有的都已 经发黄了,发出一种烂香蕉的味道,我用力吸了几下鼻子,感觉这种味道好像精 液。   “志祥。” 我叫了一声,声音在空寂中显得很粗。   我走上了通廊,廊道上也堆放着香蕉,它们的品相显然要比露天里的好得多。 正中厅房的门是敞开的,我看到地上也放着香蕉,一串串都是青的,看起来每一 个都很坚硬。身后有一阵声音,我扭头一看,正是志祥从外面走进院子。他手上 提着一根排骨,对我说:   “你来了?这么早。” 我说我以为你到外面收(购香)蕉了。他说收什么蕉?你没看到满厝都是蕉 吗?我说怎么不拿去卖掉?他说卖的钱还不够交税,让它们在家里烂掉好了。   志祥走到我身边,上下看了看我,说:   “你胖了,像你这样最好,坐办公室就有钱领。” 他引着我走进了厅里,请我在那张我几年前就已经认识的木沙发入座,然后 就倒开水清洗茶盘和茶杯。我利用这个机会比较认真地观察了他,两年不见,志 祥又黑了几分,黑到下巴上那道疤都被隐藏起来了,他的神色显出一种很疲惫的 样子,好像睡眠不足。 我说这年头还可以吧?他说不用问了。他说着笑了一下,很淡然,又好像很 凄然。他端给我一杯茶,我就呷了一口,点点头,表示对茶的赞赏。他说你没跟 我哥说,你要来吗?我说没有,你哥最近怎么样?结没结婚?他说他总是那样子, 谁嫁给他?我不知道秦志明“那样子”是什么样子,我在脑子里用一分钟回想了 一下秦志明的模样以及他在大学里的一些情形,最后想到一句老话,性格即命运。   我说你说香蕉卖了都不够交税,真有这回事吗?他说如果不是这样,蕉农就 不会闹到市政府去了。我说你说来我听听,也许我写戏用得着呢。   他说你下车时,看到了那座香蕉交易中心了吧?那是镇里干部集资建的,书 记镇长各出一万,副职出八千,普通干部出五千,镇里要求一切香蕉交易都要到 中心里,你想原来香蕉买卖都是在树枞下的,这多方便呀,割下香蕉运到中心, 你说这要多花多少功夫?而且香蕉割下就不能粘回去了,中心就凭这个拼命给你 压价,价压下了,先给你上税,再给你的蕉斩头去尾,连这些被砍掉的蕉头也要 给你算上税,这还不算,还要代镇里扣你的七费八费,派出所达标费、村道建设 集资费什么的,我上个月到中心卖了五串蕉,交完税,扣完费,拿不到一分钱, 还差九角五分呢。   我说这样子呀,难怪蕉农不满。他说哎呀,不说这个了,说这个没意思。我 说不是听说你们县里要把税降下来吗?他说听说是听说了,可是书记县长被人打 得住院了,县里好像都没人管事了。   我说不会吧。他说哎呀,不说这个了,没意思。   志祥站起身,走到卧室里拿了一把成熟的香蕉出来,对我说:   “我记得你很爱吃蕉,你就多吃一点吧。” 我摘了一只香蕉,剥开皮,一股浓香就徐徐沁入我的鼻子。我一口气吃了三 只,说:   “中午都不用吃饭了。” 志祥说:   “你爱吃,就随便吃吧,反正是不值钱的物件。我去打个电话,叫我哥回来。” 他说着就到卧室里打电话,我听见他说了三句话,这当儿,我又吃了两只香 蕉。   志祥下厨给我准备午餐,他说他母亲今天一大早跟村里几个老妇女到三平寺 抽签去了,他说你试试我的厨艺吧。我知道我帮不上什么忙,就一个人溜到村里。 小桥村跟我几年前第一次来时有了一些变化,就是多了几座新房子,还有就是旧 房子更旧了。我走走停停,好像是一个外来的旅游者似的,对什么都保持着相当 的兴趣。我走了二十几分钟,有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我在村里没看到一个年轻 人──具体说来,是指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人,我知道很多村庄的年轻人都 呆不住,跑到城市去了。但是小桥盛产水果,经济比较发达,早几年我第一次来 时,它还是很热闹的,蕉园四处时常闪动着年轻的身影,现在只能看到学龄前儿 童、学生和中老年人,我一下感到小桥村少了许多活力。   回到志祥家门口,我就看到志明站在院子里,仰头看着什么,我冲他嘘了一 声,他回头看着我,那双水泡似的眼睛还是那样子,突突地盯着我,看起来不是 太友好。他说你来干什么?我说看看你不行吗?他说算了吧,你骗志祥还可以, 骗我就骗不过了,我知道你是上头派来的密探。   我对志明的措辞感到好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教几年级每 天几节课,他好像没听清楚我的话,满腹心事似的。这个人最令人讨厌之处就是 经常沉着脸,跟全世界都有仇一样,不苟言笑。他走到廊道上,用脚踢了一下地 上的一串香蕉,然后弯下身摘了一根香蕉,转身对我说:   “你别看它现在硬硬的,过几天它就软了,没用。” 志明的话显然有什么微言大义,我一时不可理解。他知道我搞不明白,也不 做进一步的解释,把手上的香蕉扔到地上,自己走进了厅里。我把志明扔掉的香 蕉捡了起来,捏了捏,还是硬的,我当然知道它过几天就熟了,就会变软,可我 仍然不明白志明的意思。   志祥从灶房出来,叫我吃饭。我走到厅里,对志明说:   “吃饭吧。” 志明屁股刚坐下又抬了起来,说:   “吃饭,吃饭比皇帝大。” 看来志明还是那样子,把每一句话都说得象是谜语一样,令人费解。   三菜一汤,志祥的厨艺看起来不怎么样。他给我盛了一碗饭,说:   “没什么菜,不好意思,随便啊你。” 志明说:   “你喝酒吗?我是不喝的,让志祥陪你喝一杯。” 志祥说:   “家里有米酒。” 我说:   “我中午不喝酒,晚上再说吧。” 志祥做的饭有些烧焦,我胃口十分敏感,一下产生排斥心理,吃饭便成为一 种难受的事情。而那三菜一汤,不是炒得太老,就是味道放得太重。我知道这几 年我的胃口变得挑剔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吃了一碗饭,便连忙宣布:   “我吃饱了,刚才香蕉吃太多了。” 我收了碗筷,就出了灶房,来到厅里,做贼一样拿起桌上的香蕉,剥开就吃, 一下吃了三只,才把空空的肚子填满了一些。   志祥来了,对我说:   “你有没有吃饱?” 我说:   “饱了饱了。” 他又走进卧室里,拿了一把成熟的香蕉出来,说:   “你爱吃,就多吃一点。” 志明也抹着嘴走进来,说:   “吃吧,吃吧,明年就没有了。” 我接过志祥的香蕉,做出很内行的样子,把它看了又看,然后放在桌上,说:   “这香蕉不错,个大,皮薄,气味芳香。” 志明说:   “你回去时多带一些走。” 我指着院子里的香蕉说:   “我把这些都带回马铺市好了,也许还能卖几个钱呢。” 兄弟俩笑了笑,没有接上我的话头,他们好像不喜欢说到香蕉这个话题。我 只好接着说:   “我写了一个小戏,写的是蕉乡的生活。” 志明说:   “你调到领导身边了,还有闲情逸致写东西?” 志祥说:   “你现在是在哪里上班?” 这两个问题当然难不倒我,我从侧面做了回答:   “业余时间总要有点追求嘛,老写那种官样文章,也太没意思了。” 我对志祥说:   “我这次来,想跟你一起去收蕉,体验体验生活。” 志祥说:   “你没看到蕉都快烂在院子里了?我不干了,我准备过一阵子就到厦门打工。” 我说:   “你不做香蕉(生意)了?” 志祥说:   “你看村里有没有比我年轻的人在做香蕉?大家都出去了,我老婆也在厦门 打工,她一直叫我赶快去。” 我没说什么,就摘了桌上的一只香蕉,剥开来,慢慢地吃着。志明说:   “吃吧,吃吧,明年就没有了。” 志祥看着我的吃相,说:   “蕉农把一车蕉倒在市政府门口,好像都没什么用,你说你写戏,写戏到底 有什么用?” 我说:   “我听说那一车蕉,好像都是烂蕉。” 志祥说:   “对了,就是我家院子那种蕉。” 我说:   “蕉农还是很聪明的,不扔好蕉,把烂蕉象扔垃圾一样扔在市政府门口,挺 会想的。” 志祥笑了一笑,说:   “你相不相信,这一招是我想出来的?” 我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他还是笑笑的,接着说:   “听说清洁工忙了半个下午。” 志明严肃地对志祥说:   “你不要说这些了,你们这样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志祥说:   “谁说不能?镇里的交易中心不是停了吗?” 这时我敢肯定了,志祥是“闹事”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志祥站起身,又进卧 室拿了一把香蕉出来,说:   “不过,停不停我也不想管了,我不做香蕉(生意),我就要到厦门打工了。”   “你要是不做香蕉(生意),以后我就不能这么痛快地吃香蕉了。” 我略带一种沉重的语气说。   “那你现在多吃一些,明年就没有了。” 志祥指着桌上的香蕉说。志明突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老马,我要拜托你一件事。” 我看他脸色那么庄严,觉得这家伙很会做表情,说:   “什么事?”   “你一定能办到的。”   “说吧,什么事?” 志明从口袋掏出了一只信封,象递交国书一样递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是 几张手写端正的文稿,标题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你帮我把它交给市委书记。” 志明说。志祥瞥了一眼,说:   “我说哥,这有什么用呢?一车蕉倒在市政府门口,书记县长被人打倒在地, 都没多大用了,这能有用?你真是书读太多了。” 我不奇怪志明会写这东西,这是几千年来读书人的一种传统,对了,用一个 词来说这就叫作:上书。说实在的,我心里是同意志祥的看法,当然我不能拂了 志明的意,我说:   “好吧,我试试。” 这时,我的传呼机震动起来,我看了一下,是小毛呼我。小毛原来也在老板 身边,去年才被老板放到一个县里当副书记,没有重大的事他是不会呼我的。我 走到院子里,掏出一直关着的手机。   “马,你在哪里?证实一下,老板怎么样?”   “你还不知道?要升省委常委了。”   “你今天没跟他一起?全马铺市都传遍了,今天中午1点5分,他被中纪委 双规了。”   “真的?我怎么不知道?”   “马铺市捡垃圾的人都知道了。” 我收起手机,走到厅里对志明志祥说:   “家里有事,我要马上回去一趟。” 志明说:   “你不体验生活了?” 我心里乱糟糟的,说:   “家里有事。” 志祥说:   “你真要走,我送你到车站。” 他从房间里推了一部摩托车出来,我向志明道了别,就坐上了车。志明说:   “拜托你的事,你不要忘了。” 我心里哭笑不得,说:   “不会,放心。”   志祥发动了摩托车,就向前跑了起来。他一路上都没跟我说话,我也没说, 心里不停地想着老板的事。到了那段坎坷不平的路,志祥放慢了速度,但是突然 间,车子象是奔跑中的马,前蹄向前一曲,就倒了下来,我没留神,一屁股坐在 了地上。志祥一边扶起车子,一边说:   “你怎么样?没事吧?” 我说没事没事。他说这段路真是怪,好好的就会摔倒。我说幸好没事。他说 大家都说这段路是鬼做祟,呸!他说着,朝地上吐了口水。   志祥帮我拦了一部过路车,三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马铺市。我发现大院里 飘荡着一种异样的气氛。事情果真如小毛所说,今天中午,我们的老板被中纪委 的人带走了。据说他涉及到邻市一起重大的走私案,几年前他正是从邻市副书记 任上升任马铺市第一把手的。 (寄自中国大陆) 【网里乾坤】∽∽∽∽∽∽∽∽∽∽∽∽∽∽∽∽∽∽∽∽∽∽∽∽∽∽∽∽∽ ◆            一部史诗一段传奇                ·泽 熙· “复仇”   公元2000年,爱尔兰诗人希尼的新译本《贝奥武甫》(Beowulf) 获得了1971年设立的英国惠特布雷德第29届年度最佳图书奖,一票险胜畅 销儿童小说《哈利·波特》,震动了西方文坛。   早在1999年,该译本一出版就在英国令人振奋地畅销了5万册,被《泰 晤士报文学副刊》评为“本千年超越国界的书”之一。这本来是文学的事,文坛 的热闹自不必说,各大英文报刊的评论、报导也纷至沓来。一份纯商业性的杂志 《福布斯》,1999年11月29日也发布消息,称它是一部可读很强的译本, 是“来自《贝奥武甫》的领导课程”,高级主管可以从中学到功课,等等。新译 本2000年在美国发行也不负众望,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占据了第 13位,说明它拥有广泛的读者。   不少人评论到,这是《贝奥武甫》的“复仇”,一部寂寞了千年的英雄史诗 终于引起了轰动。   这似乎透露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一部英国古代最伟大的史诗,一个几乎丢 失了千年的手抄孤本,正从小圈子里谮越出来,不由得令人想起它的一段传奇。 科顿馆藏大火   《贝奥武甫》一向是寂寞的。从11世纪初英国遭诺曼人征服,到17世纪 初古文物收藏家的发现,没有人知道它的下落。沉睡了700多年以后,170 5年它突然出现在一份古英语手抄本的目录上。到了20世纪英国开设的文学课 程中,《贝奥武甫》已经成为不可舍弃的一部份,在为数不多的古英语(盎格鲁 -撒克逊语)诗歌中,代表了最高的文学成就。据说,它也是欧洲最早用地方方 言完成的诗稿。   这位收藏家就是伊丽莎白时代的罗伯特·科顿爵士(Sir Robert Cotton,1571-1631年),他至少在1612年以前获得了《贝 奥武甫》的手抄本。在他以前,手稿的主人是劳伦塞·诺韦尔(Laurenc e Bruce Nowell),因为1563年他在第一页留下了自己的签 名。诺韦尔是历史名城利奇菲尔德(Lichfield)的一名主持牧师,但 是没有文献记录他从哪里得到这部手抄本。   16世纪30年代,由于权力和宗教的纷争,与罗马教会分庭抗礼的亨利八 世曾经拆毁或没收过修道院的图书馆,手抄本很有可能在那个时候流失出来(《 贝奥武甫手抄本的来源》,《ANQ》2000年冬刊)。科顿也许是那个时代 以后最了不起的藏书家,如果没有他的收藏,这首八世纪流传于民间的盎格鲁- 撒克逊史诗也许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自1585年从学院毕业,科顿就开始终 生收集手稿、书籍和硬币。他的住处成为有学问的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允许自由 地使用科顿创立的图书馆。最终,科顿收集的历史资料成为1753年英国博物 馆成立的基础。   1700年,科顿图书馆的收藏捐献给了英国政府,1722年由科顿居所 迁到伦敦的埃塞克斯公馆,1730年英国政府再一次迁移科顿图书馆到一个“ 更安全”的新地址,威斯敏斯特的艾希伯纳姆公馆,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17 3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场火灾几乎吞噬了这部编号为“Coton Vit ellius A XV”的11世纪手稿,因为大火几乎全部烧毁了科顿新图 书馆的印刷书籍,在958部手抄本中,近200部或者烧毁或者烧伤。   幸运的是,仆人在手忙脚乱之中把《贝奥武甫》也抛出了窗外,火苗只是舔 伤了它的边缘。但是已有少量的字词丢失,据说有2000个字母,也许永远无 法复原。今天,如果没有机会去大英图书馆一览真迹,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这部 书的损伤状况。作为大英图书馆“存取倡议计划”(Initiatives  for Access)的一部份,1994年两位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专家, 肯塔基大学的凯文·基尔南(Kevin Kiernan)和纽约大学宾汉顿 分校的保罗·斯扎马奇(Paul Szarmach)对它进行了数码化。   公元1000年前,欧洲的文稿并不是记录在纸上,有的是记录在羊皮纸上。 《贝奥武甫》就是保存在鞣制羊皮上的作品,也是唯一的手稿。大火虽然没有烧 毁书稿,却使羊皮纸变得干脆,手稿处于逐步裂碎的趋势,而19世纪的恢复尝 试更使上面的文字模糊不清。   1845年,英国博物馆开始对手稿采取保护措施;1931年,原始的羊 皮手稿在大英图书馆进行了重新装订,保护在玻璃罩下。图书馆1993年与美 国的大学合作,现在已经把它灌进了光碟,叫“电子《贝奥武甫》”。 炮火下的哥本哈根   幸好,大火36年以后的1787年,一名在丹麦任职的冰岛学者旅行到英 国博物馆,名字叫托克林(Grimus Jonsson Thorkeli n)。他成为第一个《贝奥武甫》手稿的现代发现者、研究者和出版者。   托克林到达英格兰的时间是1786年,受丹麦皇家的任命,决心尽可能多 地收集与丹麦和丹麦人有关的历史文件,也许是什么文物目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对《贝奥武甫》手稿产生了兴趣。   托克林显然知道手稿的价值,他在科顿图书馆请英国博物馆的一名雇员叫詹 姆士·马修斯(James Matthews)抄写了第一个抄本,被命名为 “托克林A”。此时,托克林十分繁忙,云游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收集其他 资料。   原始手稿留给马修斯的是一大堆难题,他既没有古英语知识,也不了解这种 古代的笔迹。于是他经常把古英语的北欧字母误读为罗马字母,不知道长串字母 如何连续、分断,等等。于是,他采取了“临摹”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依葫芦 画勺,有时画出来的根本不是字母,少量的干脆留下空白,因为他完全看不懂文 稿,抄写对他来讲只是画符号。   不过,后来的结论却出乎意料,由于马修斯忠实地抄写了他所看见的东西, 没有编辑,没有修改,是十分可靠的抄本,而且错误之处也很容易被估计出来。   但是,对于懂得古英语的托克林来讲,那些空白和一目了然的错误是不可以 接受的,于是他亲手抄写了一份文本,命名为“托克林B”。不过,托克林显然 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抄写手,而是做了一些编辑的小手术,改正了一些自己假 定是他人抄写的错误,并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这两份抄本为以后的学者留下了参考的珍本,在羊皮纸进一步恶化以前,他 们记录的文字有的后来在羊皮纸上已经辨别不清。尽管托克林认为“托克林B” 抄本“更加正确”。   1807年以后,托克林带着抄本回到哥本哈根,这可能是他最大的收获, 没有辱没使命。不过,此时的英国海军几乎把哥本哈根轰炸成为一片废墟,它在 拿破仑战争后一直被法国人占领。托克林的住宿不幸起火,翻译稿被大火化为灰 烬,这是他刚刚完成的《贝奥武甫》第一份现代翻译稿。好在两份珍贵的托克林 抄本完好无损,至今依然保存在哥本哈根的皇家图书馆里。   炮火使托克林推迟了8年重新翻译和出版这部史诗,在“托克林A”和“托 克林B”的基础上,千年史诗《贝奥武甫》揭开了它的现代史,于1815年第 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当然,这一版不是英语,而是丹麦语。英语的第一版是1 833年。   美国《文雅疯狂》一书的作者巴斯班埃斯曾经说道:“我们了解如此多的历 史、文学和文化,也许它们早已永远丢失了,如果没有那些推动灵魂的(对书籍 的)热情与奉献。”科顿爵士和学者托克林大概都具有这样的“热情与奉献”。 英雄的悲歌   许多人都知道,《贝奥武甫》讲述的是瑞典的一个王子贝奥武甫奋战三个怪 物的故事:格伦德尔(Grendel),一种体格强壮呼吸像狗的怪兽。航行 而来的贝奥武甫受丹麦国王的重托在搏斗中将它杀死;格伦德尔的母亲闻讯后勃 然大怒,前来复仇。她是一种水下的怪兽,原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称她为“海 中的母狼”(brimwylf)或“被诅咒的深处母怪”(grundwyr gen)。贝奥武甫将她引诱出了洞穴而把她杀死。当她脖子被杀时,血液中的 毒融化了贝奥武甫的剑。贝奥武甫回国继位50年后,老年与一条火龙搏斗并同 归于尽,最后是英雄的火葬和悲叹的部落妇女。那份手稿就是这个故事的唯一来 源。   人们猜测,这个故事与公元6世纪初的事件有关,公元700至750年之 间被编撰成故事,以后通过许多古英语方言口头传送,直到10或11世纪才被 文字记录下来。原来的手稿并没有标题,1815年第一版的名字是依照斯堪的 纳维亚的英雄“贝奥武甫”命名。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历史上有贝奥武甫其人, 但是诗歌中的一些人物、地点和事件可以得到历史的证实。   在人类早期的史诗中常常有超人的勇士在文明的边沿以外探险,贝奥武甫与 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Odysseus)、西亚苏美尔人史诗中的吉尔加美什 (Gilgamesh)一样,都历险过魔法般的境地与怪兽搏斗,最后回到文 明的家园。史诗中的贝奥武甫的对手都是怪兽,他的结局不免英勇地一死,诗篇 对他充满了悲挽的情调。   对于《贝奥武甫》哀歌式的结局,希尼说道:书中的人物提供了“恶梦般地 瞥入那些从创伤、甚至可怕事件中幸存的人们的大脑,并且他们面对着并无安慰 的未来。”不过,幸存者毕竟是幸存者,还会有希望,《贝奥武甫》历尽沧桑, 就是这样的一部幸存者。 “简单”与“乏味”   富有传奇色彩的《贝奥武甫》手抄本,是用古英语完成的最早诗篇,逃离了 世人的忽略、火灾的吞噬、炮弹的轰炸,终于幸存下来,但长期迎来的是“简单” 与“乏味”的评价。“简单”是对某些学者而言、“乏味”则是对某些学生与公 众而语。   一位在牛津教授了7年《贝奥武甫》古英语的教师说道,这不过是“浪费时 间”。实际上,《贝奥武甫》不过是“简单的素材”(simple stuf f)。当然,由于古董的原因,人们为它的幸存感到高兴,就象为一个大约千年 的粗糙石塔,或者面对用篱笆以及涂抹过的小屋一样而感伤,而且不禁后悔没有 去教授歌德的《浮士德》或但丁的《地狱》。   这位牛津的教师还认为,如果《贝奥武甫》手稿在1731年被烧毁,人类 几乎不失去什么,而但丁或歌德的杰作随烟而去,人类才将是永恒的贫困。《贝 奥武甫》不过是一个相当乏味的民间传说,用重复的诗句形式,叙述黑暗时代一 个铤而走险的人杀死了虚构的怪物。《贝奥武甫》被维多利亚和20世纪初的英 国学者“创造”出来,是为了显示“我们能比德国人造出更好的战舰,因为我们 能产生比《尼伯龙根之歌》(注:德意志古代英雄史诗Nibelungenl ied)更好的史诗”。   如果这些话不是英国人所说,不是刊登在英国的报刊上,我几乎是不会相信 的(见伦敦的《星期日电讯》,2000年1月30日,署名“A·N·威尔森” 《星期日评论:贝奥武甫?他浪费了我多年的生活》)。拿《贝奥武甫》与《尼 伯龙根之歌》比“优劣”,固然是18、19世纪英国民族主义者鼓噪的一种政 治游戏。我想,颂赞但丁或歌德是不必贬低《贝奥武甫》的,它的作者至今不为 世人所知。它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品,怎么可以同日而语?这篇评论大 约是不满希尼的译文获惠特布雷德而发,文章后面部份不乏感情用事之语。   如果英国文学史缺少了《贝奥武甫》,大概要从14世纪中后期的乔叟开始, 晚了几个世纪。20世纪30年代的剑桥大学曾经把《贝奥武甫》列入大学生的 考试范围以外,因为“它不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甚至不是用英语写成的”。有人 定义:“1066年诺曼人入侵以后,盎格鲁-撒克逊语就结束了(F·R·L eavis)。”牛津大学也忍痛砍下了这部诗篇。   由于《贝奥武甫》的记载过于遥远、过于生僻,足以让大学生打瞌睡,让公 众了无兴趣。一个英国作家也曾经抱怨它“不过是一部关于龙的无趣的书”。一 种古怪的观点受到认同,它是一部乏味的经典,为了文明的缘故而“假装喜欢它”。      最早,民俗学家对《贝奥武甫》离题的旁白惹怒了一些读者,第11版《大 不列颠百科全书》1910年的评论是“总的印象是令人困惑的”。美国大学曾 经长期拒绝这部作品,因为“它对于博士生来讲也过于艰难”。   好的翻译,也许是给这部学术圈的史诗注入新生命的一条途经,一个多世纪 以来,翻译不绝。 轰动的译本   至今,《贝奥武甫》至少有65个现代英语的翻译本,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 20多个片断译本。学校里主要使用的是弗朗西斯·格梅雷(Francis  Gummere)1910的版本,或格登(RK Gordon)1926年 的散文译本,此外还有连环画册。有的译文被认为是“不可信任的”,如Bur ton Raffel60年代的译本。经典的格梅雷译本,被认为在语法上有 生造的痕迹,用词也不可以完全称为现代英语。尽管它们整齐地摆在各式的书架 上,却似乎距离当代的读者很远。   《贝奥武甫》作为今天最古老的英语诗歌,文稿由两个抄写员完成,古英语 词汇常常使一些诗人和翻译家感到难以把握。就像白话翻译古汉语诗歌,始终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贝奥武甫》不仅仅要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要挖掘那些早已 在过去1000年已经死去的语法。由于它是唯一的手稿,没有比较的线索,损 坏也给准确理解带来了困难。   至今,在所有的译本中,最受欢迎的只有1939年出生的爱尔兰诗人谢默 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新译本。它的轰动并不是因为希尼 的赫赫名声,他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和1997年两次 获得惠特布雷德奖(Whitbread),以及在美国哈佛和英国牛津大学任 教,而是他翻译和再创作了这部3182行的英雄史诗,使之第一次获得了令人 晕眩的成功,《贝奥武甫》新译本激起了英语公众的热忱。   30年前,希尼就曾经尝试过翻译《贝奥武甫》,并一天翻译20行诗稿, 但不久便搁浅。直到突然有一天,他的北爱尔兰口音提醒他:“《贝奥武甫》是 我声音的一部份。”对儿童时候发音的回忆使他觉得那个“遥远的世界”也许并 非那么遥远,于是,他用北爱尔兰英语翻译了这部史诗。   希尼写作和教授英语长达40年,完成《贝奥武甫》译文前后历时15年。 (2001年1月24日于美国) (寄自美国) ◆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杨文凯·   东山魁夷(1908-1999)生前是否有机会见到林风眠(1900- 1991),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也应成为现代中日美术交流史上值得考证的 悬案。大胆提出这个令人惶惑的假设,无非想表达我强烈的一厢情愿,希望两位 大师曾经相逢过,能切磋艺事,共研心得。在我看来,即使生前无缘谋面,如今 在天堂他们也应该不期而遇,为了异曲同工的创作实践,为了殊途同归的艺术理 想。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融合东西美术精意,探索民族绘画新路,并以自己杰 出的作品在日本和中国之间互为印证者,大概只有东山魁夷和林风眠。如果我们 至今对这两位现代日本画和中国画革新的旗手相似得惊人的创作手法熟视无睹, 并继而对两位同道之间可能存在的精神联系缺乏敏感,我想这种令人可怕的沉默 是专业评论界无可原谅的过失。   走过漫漫世纪路,东山魁夷和林风眠经历了不同的坎坷和磨难,譬如林风眠 少年得志,老来寂寞,而东山魁夷则是青春埋没,大器晚成。但他们融合东西绘 画的追求和成果却是如此相似,这使我坚信,当别人为了沾光附丽而谬托知己的 时候,只有他们两位才有资格成为20世纪东洋绘画史上真正的跨国知音。   东山魁夷1908年生于横滨,1931年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部毕业后, 于1933年留学欧洲,在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部美术史科学习。1935年,东 山因父疾而归国。后连遭丧父、征兵之劫,心爱的绘画之于年轻的东山已成为人 生的奢侈品。直到战后的1950年,东山魁夷才以《道》在第六届“日展”上 大获成功,真正确立起风景画家的地位。当时东山已经42岁了,但《道》这幅 画往往被收入在其作品集的第一页,预示着他此后发展的方向。东山魁夷一生的 辉煌巨作是为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和尚“御影堂”绘制障壁画。这一巨大的绘画工 程起于1971年,前后耗费了11年。1975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山云》、 《涛声》;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 霄》;1981年完成鉴真和尚像厨子绘《瑞光》后,大功告成。以此为标志, 东山魁夷登上了战后日本画的最高峰。   东山接受过西洋绘画的基本训练,且多年游历欧洲各地,他最大的创新在于 用西洋画的平面厚涂技法融合水墨渲染,改变了一味注重线条和笔法的传统日本 画技法,表现力大增。东山的创作从实地写生开始,继而绘制样稿,再到正式成 画,仔细琢磨,一丝不苟,是写实性与装饰感的完美结合。也许习惯于西洋画创 作技法和过程的人更能体会并欣赏东山作品的细腻和完整,但在本质上,东山的 作品却传神地表现了日本传统的“物之哀”的审美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 恋和淡淡感伤。川端康成说:   “东山的风景画是日本大自然美的灵魂。” 从尺幅小品到百丈巨作,东山魁夷异常深刻地表现了大和民族追求的情调之 美,一种平和、澄澈、忧伤、眷恋的纯粹的情调。   如果我们手头有林风眠的作品以相对照,那么东山魁夷革新现代日本画的创 作技法,与林风眠庶几相近,源出一辙。林风眠1900年生于广东梅县,18 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后又游历德国,敬仰欧洲古典绘画大师,亦 对后期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诸流派怀有兴趣。1925年,林风眠回国后受 蔡元培提携,出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首任校长,20年代末又转任杭州艺专 校长。林风眠堪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第一人。林风眠40年代后期离开教学,潜 心专事创作。与同时期的另一位中西绘画大师徐悲鸿不同的是,林风眠锐意革新 中国画的步伐已然跳出了传统笔墨技法的局限,他不再用书法线条来作为造型手 段,而是习惯于大块面的涂染,以一种脱中国画的方式而表达出东方的诗意。配 合以感情的真实投入,林风眠的作品透露出唯其独有的孤寂、空漠的情调,有一 种平和而含蓄的美。林风眠机杼独出的中国画创作,与东山魁夷在战后日臻成熟 的创作方法互相辉映,这是上苍在现代中国和日本先后播撒的两颗艺术种子,尽 管土壤、气候多有不同,却结出了相同的艺术果实。   我曾看过完整记录东山魁夷绘制唐招提寺障壁画的纪录片,我深为东山弱小 的身躯里蕴藏着如此浩大的山河气魄和澎湃的创作激情而感动。能够目睹东山的 创作过程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朽的诞生。我想东山的作品堪与永垂 不朽划上等号,因为这些作品不只是文明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已成为文明本身的 巨大构成。这种看法,也可以用来表述林风眠的绘画之于中国现代美术独一无二 的存在感。令人遗憾的是,当东山魁夷在战后一步步走向辉煌的顶点时,早享盛 名的林风眠却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相忘于画坛、孑然一身、在上海南昌路闭门作 画的孤寂生活。在东山魁夷屡获机会,得创不朽的日子里,掌握着同样的笔墨, 已在长年寂寞耕耘中将“林风眠格体”发扬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大师,面对文革期 间一次次抄家,不得不将集数十年心血的千余张精心之作没入浴缸,再由抽水马 桶冲走。如果也有镜头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们将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不朽是如 何被泯灭的。   东山魁夷为创作唐招提寺障壁画,于1976,77,78年三次赴中国桂 林、太湖、扬州、黄山等地写生。1978年,规模空前的《东山魁夷展》在北 京、渖阳举办,重叩中国画坛的大门。适值中日关系正常化不久,当时中国唯一 的美术刊物《美术》曾经多次重点介绍东山魁夷的艺术世界,这在我幼年的心灵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想,当年移居香港的林风眠看到与自己殊途同归的东山的 作品做何感想,颇值得追问。如今大师们俱已驾鹤西归,仙踪难觅,但我们有理 由大胆猜测,在东山魁夷和林风眠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惺惺相惜的精神共鸣, 这种感情源于各自探索一生的东西绘画融合终于在邻邦有了镜子般的印证。人生、 艺术,得一知己足矣,吾道不孤,不亦快哉。   林风眠在晚年的血泪自述中说:   “后来在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 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旁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在颤动。” 这种逐渐升华为宗教情感般的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是所有震古铄今的杰作 诞生的先声。东山魁夷一生放眼风景,他曾在《花·月·我》一文中说:   “无论是什么场合,能够与风景偶然相遇,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值得庆幸的。 ……把这种偶然相遇视为重要之事的缘由,就是把人生看作一个旅程,不是时光 的流逝,而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的流逝。” 对无常的宿命论的真诚信仰,使东山产生了与自然共同生存的连带感,这种 感受也正辉映着林风眠尝遍人生孤寂和悲凉之后却永不磨灭的赤子之心。 (寄自日本) ◆           大统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方舟子·   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 A显然不可能是传统认为的四核苷酸聚合体结构,那么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 构,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 传信息,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 这四点,缺一不可。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   当时主要有三个实验室差不多同时在研究DNA分子模型。第一个实验室是 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Maurice Wikins)、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 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象,可 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鲍林 (Linus Pauling)实验室。在此之前,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 第三个则是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事实上他们可说是不务正业。23岁的年轻的 遗传学家沃森(James D. Watson)于1951年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 虽然其真实意图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挂着的课题项目却是研究烟草花叶病 毒。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Francis Crick)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 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 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他们 从1951年10月开始拼凑模型,几经尝试,终于在1953年3月获得了正 确的模型。关于这三个实验室如何明争暗斗,互相竞争,由于沃森一本风靡全球 的自传《双螺旋》而广为人知。就象一切的自传,在史实方面未必完全可靠,这 也已有多部著作做了更为客观的描述,在这里不必细述这个发现过程的种种细节。 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沃森和克里克既不象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那样拥 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又不象鲍林那样有建构分子模型的丰富经验(他们两个人 都是第一次建构分子模型),却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   这些人中,除了沃森,都不是遗传学家,而是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威尔金斯 虽然在1950年最早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时却对DNA究竟在细胞中干 什么一无所知,在1951年才觉得DNA可能参与了核蛋白所控制的遗传。弗 兰可林也不了解DNA在生物细胞中的重要性。鲍林研究DNA分子,则纯属偶 然,他在1951年11月《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看到一篇核酸结构的论文, 觉得荒唐可笑,为了反驳这篇论文,才着手建立DNA分子模型。他是把DNA 分子当作化合物,而不是遗传物质来研究的。这两个研究小组完全根据晶体衍射 图建构模型,鲍林甚至根据的是30年代拍摄的模糊不清的衍射照片。不理解D NA的生物学功能,单纯根据晶体衍射图,有太多的可能性供选择,是很难得出 正确的模型的。   沃森在1951年到剑桥的之前,曾经加入噬菌体小组,做过用同位素标记 追踪噬菌体DNA的实验,坚信DNA就是遗传物质。据他的回忆,他到剑桥后 发现克里克也是“知道DNA比蛋白质更为重要的人”。但是按克里克本人的说 法,他当时对DNA所知不多,并不觉得它在遗传上比蛋白质更重要,只是认为 DNA做为与核蛋白结合的物质,值得研究。对一名研究生来说,确定一种未知 分子的结构,就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课题。在确信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还必 须理解遗传物质需要什么样的性质才能发挥基因的功能。象克里克和威尔金斯, 沃森后来也强调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对他的重要影响,他甚至说他在芝 加哥大学读本科时读了这本书之后,就立志要破解基因的奥秘。如果这是真的, 我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沃森向印第安那大学申请研究生时,申请的是鸟类学。 由于印第安那大学动物系没有鸟类学专业,在系主任的建议下,沃森才改而从事 遗传学研究。当时大遗传学家缪勒恰好正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授,沃森不仅上过 缪勒关于“突变和基因”的课(得了A分),而且考虑过要当他的研究生。但觉 得缪勒研究的果蝇在遗传学上已过了辉煌时期,才改拜研究噬菌体遗传的卢瑞亚 (S.E.Luria)为师。但是,缪勒关于遗传物质必须具有自催化、异催化和突变 三重性的观念,想必对沃森有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沃森和克里克坚信DNA是 遗传物质,并且理解遗传物质应该有什么样的特性,才能根据如此少的数据,做 出如此重大的发现。   他们根据的数据,仅有三条:第一条是当时已广为人知的,即DNA由六种 小分子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G,T,C),由这些小分子组 成了四种核苷酸,这四种核苷酸组成了DNA。第二条证据是最新的,弗兰克林 得到的衍射照片表明,DNA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双螺旋,宽度为20埃。第三 条证据是最为关键的。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加夫(Erwin Chargaff)是听说了艾弗 里的转化实验结果后就认定DNA是遗传物质的少数人之一,也是最热衷的一个, 他甚至因此就放弃其他工作专心测定DNA的分子组成,发现DNA中的四种碱 基的含量并不是传统认为的等量的,即“四核苷酸聚合体”结构是错误的。虽然 在不同物种中四种碱基的含量不同,但是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 也相等。   查加夫早在1950年就已发布了这个重要结果,但奇怪的是,研究DNA 分子结构的这三个实验室都将它忽略了。甚至在查加夫1951年春天亲访剑桥, 与沃森和克里克见面后,沃森和克里克对他的结果也不加重视。在沃森和克里克 终于意识到查加夫比值的重用性,并请剑桥的青年数学家约翰·格里菲斯(细菌 转化现象的发现者的外甥)计算出A吸引T,G吸引C,A+T的宽度与G+C 的宽度相等之后,很快就拼凑出了DNA分子的正确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上以一千多词和一幅插 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根据他们的模型,DNA是由两条由脱氧核糖和磷 酸交替组成的长链形成的双螺旋,每一个脱氧核糖上都连着一个碱基。这两条长 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碱基以A对T,G对C的原则互补配对。 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一条链上的碱基顺序确定之后,另一条链上会有什么碱基 也就自动被确定了。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 型在遗传上重要性:   “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 机理。” 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 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一、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在复制时,DNA的 双链拆开,成为两个模板,再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复制成两个与原来的DNA 序列一模一样的新分子。这两个新DNA分子中,分别有一条链是旧链,一条链 是新合成的链。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麦赛尔逊(M.S.Meselson)和 斯塔勒(F.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二、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 携带遗传信息的。DNA上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由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可以 携带无限多样的遗传信息。三、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 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但是遗传物质的第四个特征,即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呢?这个 模型无法解释,沃森和克里克当时也公开承认他们不知道DNA如何能“对细胞 有高度特殊的作用”。不过,在这时候,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观点已成为一个共识。比德尔等人对面包霉代谢的研究还只是间接地证明这 一点,而鲍林等人在1949年对镰刀型贫血症这种遗传疾病的研究,则提供了 进一步的证据。在20世纪上半叶,遗传学家已发现镰刀形贫血症与一个隐性基 因(s)有关。正常人的基因型是SS,基因型为ss的人则患贫血,其红细胞 呈镰刀形,而杂合体Ss在一般情况下表现正常,在缺氧时红细胞也会变成镰刀 形。鲍林等人将三种人的血红蛋白放在电场中分离(电泳),发现它们的走向不 同,正常人(SS)的血红蛋白移向正极,ss人的血红蛋白移向负极,而Ss 的血红蛋白则分成了两部份,一部份移向正极,一部份移向负极,这就证明了S 和s等位基因分别产生了不同的血红蛋白。在1950年代末,因格兰姆 (V.M.Ingram)将血红蛋白用蛋白水解霉分解成26个片段再跑电泳,发现在正 常人和镰刀形贫血症患者只有1个片段不同,该片段由8个氨基酸组成,将二者 的序列测定、做了比较后,发现只有1个氨基酸不同:正常血红蛋白中的一个谷 氨酸,在镰刀形红细胞血红蛋白中被缬氨酸所取代。显然,由S到s的基因突变 导致了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又由此引起了镰刀形贫血症。   那么基因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呢?有没有可能以DNA为模板,直接 在DNA上面将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后 的一段时间内,即有人如此假设,认为DNA结构中,在不同的碱基对之间形成 形状不同的“窟窿”,不同的氨基酸插在这些窟窿中,就能连成特定序列的蛋白 质。但是这个假说,面临着一大难题:染色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绝大多 数蛋白质都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由大分子无法通过的核膜隔离开,如果 由DNA直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无法跑到细胞质。另一类核酸RNA倒是主要 存在于细胞质中。RNA和DNA的成份很相似,只有两点不同,它有核糖而没 有脱氧核糖,有尿嘧啶(U)而没有胸腺嘧啶(T)。早在1952年,在提出 DNA双螺旋模型之前,沃森就已设想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由DNA传到RN 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在1953-1954年间,沃森进一步思考了这 个问题。他认为在基因表达时,DNA从细胞核转移到了细胞质,其脱氧核糖转 变成核糖,变成了双链RNA,然后再以碱基对之间的窟窿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这个过于离奇的设想在提交发表之前被克里克否决了。克里克指出,DNA和R NA本身都不可能直接充当连接氨基酸的模板。遗传信息仅仅体现在DNA的碱 基序列上,还需要一种连接物将碱基序列和氨基酸连接起来。这个“连接物假说”, 很快就被实验证实了。DNA能指导合成三种RNA:DNA上的碱基编码以互 补配对的形式合成信使RNA,后者携带这个如何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转移到 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与核糖体RNA结合。转运RNA的一头是碱基,进入核糖 体与信使RNA上的碱基配对,另一头携带氨基酸,后者互相连接就形成了蛋白 质。转运RNA就是克里克所猜想的连接物。   在1956年,克里克提出了两个学说,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第 一个学说是“序列假说”,它认为一段核酸的特殊性完全由它的碱基序列所决定, 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 的三维结构。第二个学说是“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核酸,或 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不能从蛋白质传递给蛋白质,或从蛋白质传回核酸。沃森 后来把中心法则更明确地表示为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到RNA,再由RNA 传到蛋白质,以致在1970年发现了病毒中存在由RNA合成DNA的反转录 现象后,人们都说中心法则需要修正,要加一条遗传信息也能从RNA传到DN A。事实上,根据克里克原来的说法,中心法则并无修正的必要。   碱基序列是如何编码氨基酸的呢?克里克在这个破译遗传密码的问题上也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碱基只有4种,显然,不可 能由1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如果由2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只有16种 (4的2次方)组合,也还不够。因此,至少由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共有 64种组合,才能满足需要。在1961年,克里克等人在噬菌体T4中用遗传 学方法证明了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的顺序是由3个碱基编码的(称为1个密码 子)。同一年,两位美国分子遗传学家尼伦伯格(W.M.Nirenberg)和马特哈伊 (J.H.Matthaei)破解了第一个密码子。他们人工合成了一条完全由尿嘧啶(U) 组成的RNA,连同20种氨基酸加入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核糖体中,结果发现 形成了一条完全由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链,证明了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对其他密码子的鉴定并不都这么简单。一直到1966年,全部64个密码子( 包括3个合成终止信号)才被鉴定出来。做为所有生物来自同一个祖先的证据之 一,密码子在所有生物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人类从此有了一张破解遗传奥秘的密 码表。   分子生物学一词最早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分部主任维佛(W.Weaver) 在一份报告中使用,意指一个用现代技术研究亚细胞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新领域。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德布吕克(M.Delbruck)在1940年代创建噬菌 体小组,一向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这批受波尔、薛定谔、缪勒的影 响而研究生物遗传的物理学家的最初目的,乃是要在生命现象中发现新的物理定 律,而并不是真正在研究生物的遗传问题。他们把蛋白质当作遗传物质,迟迟不 承认DNA的重要性,搞错了研究对象。他们完全忽视了化学方法的重要性── 德布吕克以“贬低生物化学”著称,而生物化学其实才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 现象的主要方法。因此,分子遗传学的传统是从比德尔、艾弗里等人的生物化学 研究开始的,而在1953年随着沃森-克里克模型的诞生而确立。沃森虽然是 噬菌体小组的成员,然而他却从来不是物理学家,而是受过博物学教育的遗传学 家。克里克虽然是学物理出身,却来自与噬菌体小组(信息学派)完全不同的另 一个生物物理传统──欧洲的结构学派,这个学派坚信生命现象不存在特别的物 理定律,普通的物理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的生命现象,致力于探讨生命大分子的结 构。而按照沃森、克里克本人的说法,他们在建构模型时,则受的是化学家鲍林 的影响。建构DNA双螺旋模型时所依据的两条主要数据,一条来自生物物理( X射线衍射图),一条来自生物化学(查加夫比值),而成功的关键,又是因为 充份了解基因的遗传学特性。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不只是在化学家影响之 下,一名遗传学家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成功合作,更象征着生物学、化学和物理的 统一。缪勒当年的号召已经实现。分子遗传学就是一门综合了遗传学、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和信息学,主宰了生物学所有学科的研究的的新生学科。   DNA双螺旋模型(包括中心法则)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 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唯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 然选择一起,同为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同时也宣告了传统 意义上的遗传学(经典遗传学或传递遗传学)做为一门前沿学科的终结。经典遗 传学的每一条定律或例外,都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加以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经 典遗传学已被分子遗传学所取代。在经过了近百年的探讨之后,基因的本质已经 明了。但是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有关基因的调控、功能和历史, 它在发育、生理和进化的作用,还存在许多重大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发现。在经历 了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遗传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001.5.31. (附记)这个介绍遗传学历史的系列,将做为《基因时代的反思--基因的历史、 哲理与伦理》的一个章节正式出版。在写作时,除原始资料外,还参考了以下著 作。 Henig, Robin Marantz. The Monk in the Garden: The Lost and Found Genius of Gregor Mendel. 2000. Houghton Mifflin Co. Mayr, Ernst. The Growth of Biological Thought: Diversity,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 1985. Belknap Press. Moore, John A.. Science as a Way of Knowing: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Biology. 1993.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lby, Robert. The Path to the Double Helix: the Discovery of DNA. 1994.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Wallace, Bruce. The Search for the Gene. 1992.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网萃】∽∽∽∽∽∽∽∽∽∽∽∽∽∽∽∽∽∽∽∽∽∽∽∽∽∽∽∽∽∽∽               阿 甘 谈 “芯”                ·阿 甘· ◆           “中国芯”往何处去?     ──如果一定要为新千年找一个炫目的亮点,真希望那就是民族电       子工业的腾飞。   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当前的中国一样如此兢兢业业地在发展微电子产业。 人们常常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做比较,对印度的软件工业赞不绝口。事实上, 缺乏微电子支撑的软件业,就好像没有骨头。而没有骨头,早晚会变成一堆死肉。   令人欣慰的是,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在非常明智地打 造着自己的硬骨头。   以下仅代表笔者个人对于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芯”的理解才会有“芯”的希望】   谈到对“芯片”的理解,首先要谈到的就是对技术主流和芯片市场的理解。 芯片技术的发展大体上从九十年代初起形成一个分水岭。此前以PC微处理器为 技术的中心和重点,芯片设计技术主要发展也是围绕CPU的设计而展开。进入 九十年代之后,通用CPU的设计逐渐定型,而随着网络的兴起,面向网络的芯 片设计逐渐成为技术热点。通讯带宽则是成为芯片技术最主要的推动力。针对以 指数级数量升级和提速的网络,新的芯片体系结构,开发平台,设计工具不断涌 现,面向网络的各种微处理器,协处理器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国内的芯片企业在提到芯片设计时首先想到的居然 是消费电子,娱乐用电子这样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的领域,根本就没人敢去提高端 通讯用芯片。一提芯片,立即就提嵌入式系统,而且特别指出是针对消费电子的 嵌入式系统,好像已成为一种惯例。这意思好像是在说:我们不行,做不来高技 术,在低端市场小打小闹就成了。如果是这样,那国家何必还要发展微电子?都 去卖组装电脑不就完了?   做高端产品固然是比做消费电子要难,但也不见得有多难了。就算难也得有 人做吧?问题是这样,国家资金,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所谓好钢要用在刃上,如 果能够倾以全力,在通讯和高端芯片集中力量攻坚,从而做到领导潮流,走到主 流技术的前端。发展什么消费电子,娱乐产品则如水银泄地,成必然之势。如相 反,在消费电子这样一些领域消耗掉本来就不够充份的资源,重复上一些琐碎的 项目,同技术主流必将是越行越远,怕是永远翻身无望。 【该出手时就出手】   无论什么样的设计,如果不是面向市场,不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那一 定不能称为一个好的设计。而优秀的设计者总能够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 遇,果断地推出符合潮流的产品从而赢得市场。“中国芯”要想有长足的发展, 就需要这样视野开阔的设计者。   和市场以及终端用户最为接近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说路由器或者交换 设备,而非芯片本身。从系统着眼,至上而下地完成全套芯片以及相关软件,机 械的设计,是比较明智的作法。这一点网络路由器新秀Juniper 给出了一个成功 的范例。当年Juniper的创建者们在考察市场时发现,Cisco的路由器上所用的芯 片比当时最好的芯片要落后了两三代,而Cisco为了保证产品的兼容以及满足越 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对系统的更新反应迟缓。Juniper的创建者们立即意识到这 是一个绝佳的市场机遇,而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性能全面超跃Cisco的高端路由器。 并以此为切入点发展出整套的芯片设计和完整的路由器产品系列,仅用了短短两 三年的时间从龙头老大Cisco手中夺下将近20%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代电子工 业的一个传奇。   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受到Juniper成功经验的启发,以设计高性能网络路 由芯片,高端网络微处理器芯片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往外冒。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现在要想去设计一个网络路由器,可以至少有一千种不同的方案。   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拿出自己的方案呢? 【要做就做最好的】   长期以来,中国电子工业界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觉得中国电子基础差,做设 计要从简单的做起,从低端做起。这种看法放在十年前是没什么大错,在今天则 变成了典型的“鼠目寸光”。   当前芯片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设计和生产的分离。绝大多数的芯片公 司都只专注于设计,而把芯片的生产交给领头的几个芯片代工公司(象台湾的T SMC,UMC)去完成。因为如此,芯片设计变得更加专业,更利于把新想法 转化成设计。也因为如此,芯片业界每个月都有十几甚至几十家从事芯片设计的 新公司诞生。这些新诞生的公司都是白手起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基础”,但 这些公司可绝对不会从简单做起,从低端做起,而总是试图去解决一些当前行业 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同样是做设计,为什么我们的公司就给自己定位定那么低?   设计用的工作站可以去买呀,设计用的软件也可以去买。还缺什么,缺第一 流的设计人才?那为什么不去找,不去招? 【吞吴越甲有三千】   在海外从事芯片设计以及和芯片相关的工艺、系统、软件开发的中国工程师, 往少里说也有好几千人。其中处于总工程师级别的也当有几十上百人。如果能够 齐心协力,有什么设计是这样一些人搞不定的?中国的市场就在那儿摆着,以国 内市场为依托把企业做大,然后再进军世界去把Cisco, Nortel等挤垮,也不见 得就是无法实现的一件事情了。   当年,鲁班从师傅手中接过斧子的时候说过,他要用那把斧子在人们心中刻 下一个名字。   而今,在中国电子风云际会的时刻,是不是也应该有人想着在民族电子工业 的里程碑上,去刻下一些名字呢? ◆           “方舟-1”值得欢呼吗?   在中芯推出其首枚CPU “方舟-1” 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熟悉的宣传 模式。由于中国电子业界对于这枚CPU由来以久的渴望,从这并不陌生的宣传 模式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其后热烈的期许和沉甸甸的希冀。   然而中芯究竟做了什么?   据报导“代号为“方舟-1”的0.25微米、32位的CPU芯片采用了 自行设计的体系结构,是面向网络应用的CPU芯片。它具有速度快、成本低、 集成度高等特点,主频达到166兆赫,每秒能执行2亿条指令,与国外同类芯 片相比,“方舟-1”技术性能相当,在嵌入式CPU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国际先进水平”究竟是怎么评出的?报导中也说了:“由中国工程院 院长宋健、副院长朱高峰分别担任正、副主任,20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 中芯微系统有限公司32位CPU技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问题是,这个 “国际先进水平”的评法根本就不符合国外高科技领域的惯例,说得难听一点, 其实就是“王婆卖瓜”。“方舟”芯片属于内嵌式CPU,对于内嵌式CPU的 性能评估有为工业界普遍接受的测试和评估用的整套程序(称为 Benchmark)。 如果“方舟-1”真想论证自己属于“国际先进水平”,最标准的作法是请独立 的专业的芯片评测公司,在其上跑全套的评估程序。用具体的运行结果和数据来 说话,而不是做“政治挂帅”式的宣传。   然而“中芯”并没有这么做,“中芯”更象是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如果一 个公司对自己的产品不敢拿行业标准来做比照的话,人们会有足够的理由对其技 术含量产生怀疑。而且既然“方舟-1”号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不 妨先来看看究竟什么是嵌入式 CPU 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论坛(embeded microprocessor forum) 恰好 刚刚开过。本年度论坛的一个最引入瞩目的主题就是面向网络应用的嵌入式CP U,而这正好也是报导中提到过的“方舟-1”一个设计目标,我们就来比一下。   据EETIMES报导[1],PMC Serra在本年度论坛推出了其面向网络 的 1-GHz RM9000x2 dual processor,芯片采用0.13微米的工艺,一块芯片 上集成两个能跑在1Ghz的MIPS微处理器。   PMC Serra的芯片是面向光纤网络OC192 10 Gbits/s数据流做的设计。中芯 的“方舟-1”也号称是面向网络的设计,然在主频上,PMC Serra的芯片已经 是“方舟-1”的六倍。而其双CPU的结构更使得“方舟”芯片的处理能力远 远难望其项背。“方舟”芯片用来做低档的网络终端还算凑合,用来做高端的网 络数据处理根本就是毫无希望。这就是“中芯”所谓的“面向网络应用的设计”? 这样的一个设计,究竟是哪一点可以称得上“国际先进水平”了?   当然PMC Serra是在通讯芯片界享有盛誉的老牌芯片公司。那好,我们不和 PMC比,我们和新诞生的公司“Start-up”比。成立才四年的Lex ra在本年度论坛也推出了面向OC192的设计[2]。Lexra的芯片可 以跑在420MHz, 为“方舟-1”的2.5倍。更让人称道的是Lexra 成功地将16个RISCCPU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由此产生了强大的运算 能力。就运算能力而言,一个Lexra的RISC CPU已是“方舟-1” 的2.5倍,2.5再乘上16那又是多少?   说得不客气一点:“方舟-1”远远不是什么国际先进水平,中芯根本连国 际先进水平的门都还没摸到。   如果说因为“中芯”是新创立的公司应该放低标准的话,那同样是新创立公 司Lexra为什么就可以拿出真正令世人嘱目的顶尖设计?报导说中芯的李博 士有20年CPU的设计经验,为什么出手的设计和Lexra相比差那么远。 Lexra的总设计师会有多少年经验?40年?50年?40年前根本还没有 CPU。   如果说是因为国内条件差,基础薄弱,那是说不通的。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用 的软件和美国芯片公司所用相差无几,而国外的高科技Start-Up都是白手起家, 也谈不上什么基础。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芯的创业者们过于保守,对自己定位太低。在对市场 以及技术都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低端也算是一种策略。但这 种策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马上就会使公司沦落成为毫无技术含量的手工作 坊。“中芯”的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方舟-1”主要用于网络计算机和 机顶盒。这什么网络计算机,机顶盒说白了就是一台非常差劲的计算机,比一个 只带纯粹显示屏的“dummy”终端也没有高明太多。如果“中芯”的芯片就 准备干这事,我看还是不要自称“高科技公司”。   中国芯片要迎头赶上需要有加速度,需要锐气和冲劲,而不是抱残守缺和亦 步亦趋。需要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真正有份量的设计,而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 政治道具”。   当李博士下一次示出有份量的设计时,欢呼也许才会更有价值一些。 [1] http://www.eetimes.com/story/OEG20010613S0073 [2] http://www.eetimes.com/story/OEG20010611S0013 ◆            且从光网看“光芯”   这里的“光芯”特指用于光网 (optical internet) 的芯片。虽然在光网中 信息由光作为载体来传播,但绝大多数的信息交换 (switching),路由 (routing) 都还是通过电子芯片来完成。 随着光网不断地更新和升级,对于“光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首先 是速度上的要求,目前广域网所普遍采用的OC-192网络协议,要求芯片能够处 理传输速率为每秒10 GBits的数据流,而正在开发中的OC-768系统更是将这个要 求提高到每秒40 GBits。 除了速度上的考虑,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光芯”的可编程性。原因主 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因为在网络发展的历史上,人们曾经提出过种类繁多的网络 协议,象Frame Relay, ATM,Sonet 等等。一个设计良好的芯片应该具有比较广 泛的适用范围,能够处理多种协议。另外,各种网络协议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 完善,而且网络新设备,新应用都会对网络协议提出新的要求。象最新的网络协 议如MPLS, Diffserv,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出新的版本。“光芯”只有具备了强 大的可编程能力,才可以跟上协议的发展。 遗憾的是速度和可编程性的要求常常是相冲突的,面向光纤网络的的芯片大 致上分裂成以下的三大阵营。 【网络微处理器 (Networking Processor)】 网络巨人Alctel就是这个阵营的强力支持者。在Alctel看来,目前光网最需 要的就是“智慧”,而网络微处理器则是让“光网”变得聪明 (Smart) 起来的 最好选择。 由于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各种新应用的出现,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仅 仅将网络视为一个简单的数据包交换和分发的网络。这些新的应用要求网络路由 器在发送数据包之前对于数据包先做出详尽的分析,并基于分析的结果对于不同 的数据包分别处理。用Alctel的话来说是“深深地去‘凝视’数据包” (look deep into the packet)。 要想详尽地分析数据包,所需算法的复杂程度则大大的增加。而且算法依赖 于网络协议。对于复杂且不断需要更改的算法,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通过软件来实 现。算法变了,只需要将系统软件更新和重装即可。而网络微处理器恰恰就是用 来做这事的。网络微处理器和通用微处理器的区别仅仅在于其对于网络所做出的 优化,具有强大的IO和内存处理的功能。网络微处理器上一样地可以装上操作 系统,跑C,Java程序。其算法及软件的开发于通用CPU也没有本质区别。 然而网络微处理器在强大的编程能力之后,却往往在速度上无法做到最好。 而越向网络的中心(core)走,对于速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个时候人们 就想到了ASIC。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顾名思义是针对具体应用设计的芯片。既然是有针对性的设计, 当然就少了可编程的能力,但是设计者却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尽量地做到优化, 比如说速度优化。而且ASIC的设计常常可以做到“物尽其用”,用尽可能少 的管子(transistor)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做到尽量的节约成本。 ASIC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对于同一种芯片工艺,ASIC所能达 到的集成度是最高的。最好的ASIC所能集成的晶体管(transistor)数目可 以是相同工艺FPGA的好几倍。 因为上述的原因,ASIC被广泛地应用于最高端的路由器,交换器的设计 中。 【可编程阵列FPGA】 FPGA是介于网络微处理器和ASIC之间的芯片。可以说兼具两者之长,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兼具两者之短。 FPGA也具有可编程的能力,但其可编程性是通过硬件实现的,没有软件 编程那么灵活。FPGA的设计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最新的FPGA芯 片上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加上一个微处理器的核心(core)。FPGA行业 的的领头公司Altera在其最新推出的Excalibur系列芯片上就放 了ARMs的微处理器,而另一领头的Xilinx也声称要在其Virtex II芯 片上放上Power PC的微处理器。 除了加上微处理器的核心,FPGA芯片公司还花大力开发芯片的IO。A ltera的Mercury系列有18个高速的IO,每个可以跑在1.25 Gbps。其死对头Xilinx则干脆去买了一个专门做IO的芯片公司 Rocket Chip,准备将3.125 Gps的IO做在其Virtex II芯片系列上。 【高科技新秀们的一些想法】 除了三大主要阵营,还有一些高科技的散兵游勇也都提出了自己“古怪精灵” 的设计。 Chameleon Systems 就提出了一个可以重复设定的微处理器 (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体系结构。其中包括有12套运算处理单元。而一个专门的微处理 器核心用来编程和设置这些运算处理单元。当某一件工作完成后,核心微处理器 可以将这些运算微处理器单远从新设置,用来完成后续的工作。 光纤网络吸引了目前高科技领域绝大多数的目光,可以想象这个领域的竞争 将会是异常激烈。 米老鼠是怎么说的?──演出开始了。 (于加州硅谷) ※※※※※※※※※※※※※※※※※※※※※※※※※※※※※※※※※※※ 本期编辑:古平 本期校对:虎子 审  稿:阿飞、笨狸、赋格、方舟子、唐郎、应帆、杏儿、亦歌、一华 技术支持:东风不败、时空、杏儿、李晓峰 联系人: 方舟子(fang@xys.org, 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海外),xinyusi@yahoo.com(中国) 联系地址:New Threads Chinese, P.O.Box 26194, San Diego,CA 92196, USA 发  行: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WWW: http://www.xys.org(http://207.152.99.201)      WWW: http://www.xys2.org      ftp: xys.org/pub/ 订阅《新语丝》和“新语丝之友”,请到: http://www.xys.org/subscription.html http://www.xys2.org/subscriptio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