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网讯 牛肆 丝露集 网里乾坤 网萃 上一篇

·不 光·

  如是我闻。我信佛,佛也要信我。也就是说我茶余饭后翻翻老佛爷的雄文,
佛爷也要留点儿余地让咱发挥发挥想象。照正统的讲法叫“批判地吸收”,照林
总的说法叫“活学活用”,照李冬宝的说法叫“糖衣留下,炮弹打回”,照大肉
斋主的说法叫“万物皆大肉”。

  本斋主不能妄称研佛。只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有佛的影子闪现。俺看
见了就记下来仔细地体会。是大肉是豆腐还是耗子药,看各人的胃口与消化能力。

  佛眼望世,万物皆有佛根。

                (1)

  如果你看过“贝卡卢奇”拍的《小活佛》电影,佛是怎么来的就跟那上面说
的大概差不多,雍和宫存的画也是画着同样的传说,正史也就是这样的(后面会
提到野史)。

  大约在两千五百来年前,印度那旮旯有个小国王生了个王子。当时有先知报
之“此人若不为人师,则为印度王”。为此,国王尽量避免让王子看见人世间的
不幸,给他修了个豪华的宫殿,期望他将来成为全印度的国王。

  王子长大了。一天他步入了皇家花园,看见了一个老者。他问随从:“人都
会象他那样的老吗?”随从说:“是的。”王子沉思不语。次日,王子在花园里
见到了伤残者和死者,他又问随从:“人都会死吗?”随从答到:“很不幸,是
的。”不久以后,王子只身逃出了皇宫。适年二十九岁。

  六年的流浪,他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严酷的禁欲,不吃不喝的思索,思索人
生的意义。访高人,寻求答案。所有这一切均不能使他找到满意的答案。一个夜
晚,在菩提树下他大悟了,从此之后的四十五年,他奔波于诸国乡邻之间,传播
他的思想。所不同于当时存在的婆罗门教,他传播得更具平民性。他归西后,摩
揭陀的乡亲和他的弟子们将他的遗骨分八处筑塔收藏。

  瓦格纳的晚年作品颇具佛根。因为瓦格纳笔下的英雄Parsifal和S
iegfried也有着类似的根--“纯粹的人”。他们在土地上长大,特殊
的环境使他们不知生、不知死、不知惧、不后退、不畏上帝,不吝鬼神。拯救世
界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金庸笔下的虚竹,从小在庙里长大,也是一个不喑世事的人。可是这样一个
人,金庸让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卷入了“玲珑棋局”。

  佛根原本就是纯粹的人性。

                (2)

  佛陀到底大悟与传播的是什么呢?第一手资料无从谈起。现在所有的,就是
浩瀚似海的经书。延着经书向上查,大多断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了。公元一世纪,
当时佛教崇尚的是以受苦、厌世和严格的禁欲来达到西方极乐世界(永恒的涅磐
),这就是严格的小乘教义。如有一比,这一时期可比作禁欲的基督教中世纪。
这时候,一帮人开始宗教改革了(也叫搞修正主义),他们开始自己解释佛祖的
教义(他们可比作路德新教徒)。他们起的名字也吸引人,叫“大乘”。那意思
就是招呼大家“我们这车大,装的人多,各位都能搭这车到达彼岸,也不必饿得
要死要活的。”大乘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允许“多神崇拜”(这对印度很重要)
。这几条改革,使得大乘佛教在印度兴旺了起来。慢慢地,把小乘佛教赶到了岛
上(斯里兰卡)去了。如有一比,可比作共军闹土改,让穷棒子造反,把国军挤
到岛上去了。

  毕竟,这时候离佛陀涅磐已有500年了。原始的佛陀教义已无章可寻。所
存的只是佛的精神与影响。广大教徒用心地体会着佛的精神,写下了一本本的经
书。所以,经书也是先辈们对佛的精神的体会。读经要用“心”读。如果被经书
绕糊涂了,只见经书不见佛,何益?

  佛陀涅磐时没有留下说“我三天后将复活”之类的话。如何体现佛陀对众生
的关怀呢?大乘有这样一个传说:佛陀赴涅磐之际,想着自己一去就不能再亲手
渡众生了,不禁滴下了两滴眼泪。叭哒,叭哒掉在了喜马拉雅山上成了两个小湖
。湖面上长满了莲花,某一朵莲花花心长出了一男孩,另一朵长出一女孩。女孩
有啥功劳咱没考证,男孩就是这大名鼎鼎的观音菩萨。

  在佛学里,原则上说,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的人(这时候应该叫佛),将
不会对尘世施加影响(即使能够,他已经没有这愿望了,否则,他也成不了佛)
。佛陀所传授的只是教你如何去达到涅磐的心法(属于方法论),而不是说你念
经念多了,香烧多了他就来把你接走。所以具体修练还在你个人。现在人求佛保
佑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原则上讲是没用的,但大乘里的这个莲花传说使得大乘
教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功利性”。当然这也是大乘能普及的原因之一。

  主义再好,没功利也是没追随者的。最革命的共产主义也告诉我们将来是“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功利不可谓不大!

                (3)

  小乘教在斯里兰卡也自己慢慢改革了,后来渗透到了柬埔寨、缅甸、不丹、
锡金和我国靠缅甸的地区。

  在印度本地,佛教势力也慢慢地被印度教吃了。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眼里,
佛教是一帮人瞎闹出来的不正宗的产物(在他们的武林中,不是名门正派)。

  然而大乘佛教,从东汉时候起就从西域经敦煌,入侵黄河流域了。《无量经
》的译本始见于后汉。北魏造像有无量寿佛,释迦佛;中原流行华严宗、禅宗。
这一路入侵没啥抵抗。

  在印度的摩竭陀国,就是佛陀涅磐那个国家,有个拿蓝寺。拿蓝寺是大乘教
龙树(中观),无著(瑜珈)派的发源地。七世纪,两派各自分成显密二宗,密
宗结合印度的湿婆教的诸神又分为金刚部和胎藏部。

  密宗入侵中原可谓命运坎坷。唐开元间密宗三大法师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经南海,入广州,最后至西安。此时密宗中兴。由于密宗的侵略性太强,无法与
大唐共存。唐武宗灭佛后,中原密宗荡然。漏网的逃往日本,后称东密。中原留
下了一些密宗的雕像,如沙门天王,千手观音等。日本鬼子的侵略性和武士道,
是不是受了东密的影响?

  密宗唐初入西藏,称为藏密。

  密宗南诏时传入云南。藏密滇密是否同派,至今尚无定论,但从乾隆年间西
藏章嘉国师对丁观鹏临的《张胜温图卷》的整理,似乎藏传佛教对云南所传密宗
并不熟悉。

  密宗,由于与湿婆教的结合,有着其“多神性”的特点。另外由于其教义上
的不同,看密宗能看出许多禅宗看不到的佛性。

  湿婆教认为,生命之始源于鼓声。鼓声之下,万物起舞。生命之死归于火。
火焰之下,万物皆成灰烬,宇宙宁静。湿婆之神,右手执鼓,左手执火,看着在
鼓声中起舞的万物……

  密宗,以《大日经》、《金刚经》为经典,特点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三
密(身口意)。与禅宗供奉的三世佛所不同,密宗奉五方佛。中尊是大日如来,
四方佛是阿(门众),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

  大日如来也就是《河殇》里一再提到的卢舍那佛。

  莲花部的菩萨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迦叶,阿难,大势至。观音有
男身有女身,看年代。

  金刚部除了有普通的多闻、广目、执国、增长四大天王以外。另有大梵、妙
法、大轮、智宝四位。

  密宗最有特色的是明王和天神。

  护法天神据考系由湿婆教的六神演化而来,属于雇佣兵,不予理论。

  明王则是五佛的忿怒之身。

  对应是:

  大日如来------大黑天神(又名不动明王)
  阿(门众)如来---降三世明王
  宝生如来------军荼利明王
  阿弥陀如来-----六足尊
  不空成就如来----金刚夜叉

  看见没有?要论打群架,密宗显然占优势。

  最有意思的是佛也忿怒,忿怒起来也提着兵器上阵。

  大黑天神形象最凶悍,他的标准装束是:六臂。左三手执钵、鼓、绢,右三
手执戟、剑、珠。有意思的就是这鼓,不知同湿婆神的鼓有什么关系,腰挂骷髅
一圈,赤足。

  当时在剑川石窟听人说来我不信,佛也怒?佛也宰人?

                (4)

  后来,来了美国,跟我隔壁办公室的印度小子一聊,我明白了,佛也是人变
的。

  这小子是印度挺小一个教派的,他们还是多神崇拜。跟他谈起佛来,他把我
们佛祖狠狠地诬蔑了一顿。那野史,咱也就不亵渎神明了,反正是学术讨论。最
后我跟他说:“难怪现在出不了大哲了呢,原来现在坏事种类太多了,人一辈都
干不完。”

  那时我才想起来,柳下跖骂孔老二的故事要到庄子里去找才精采。同样,佛
祖成佛之前做为人性的一面,也要到他对头那里去找。这边全白,那边全黑,调
和调和,色彩才丰富。

  佛为啥不能怒?佛就该整天笑嘻嘻的,坏人干了坏事,只会说:“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没这回事儿,密宗里的佛,怒了,化作明
王,提戟仗剑,让坏人当时就报,又多一个骷髅穿腰带上。

  对于欲,密宗采取大禹治水的办法,疏导而不是堵。在密宗的画里,就有男
女合体而练功的。

  有些功如《葵花宝典》,金庸书里练得都不对路子,什么自宫练剑,瞎掰,
邪门歪道还是用那些禁欲的招术。

  那功夫是密宗真传,练起来的欲火可用合体而泄之,何需自宫?

  本来是天下一大上乘武功,被抄书的假正经一羞涩,就变成了天下第一大邪
招。

  阿弥陀佛!

(寄自美国)


目录 网讯 牛肆 丝露集 网里乾坤 网萃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