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
黄仲则的身世比他的诗更有名气。他有志向有抱负,而仕途困顿,一生落拓 潦倒,正是一代文人的写照。瞿秋白、郁达夫都就很推崇他,甚至有意学他。《 两当轩集》中相当一部份是抒发穷愁愤慨之情,并不那么有深度,特别是他的律 诗和词,平淡无奇。较好的句子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汝 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许 多人已经评论过这其实是仲则先生在故作豪语。 为什么仲则先生的仕途这样不顺畅呢?是他不屑与官场中人同流合污吗?不 是的。他跟许多官场中人是好朋友,与洪亮吉,蒋士铨等人来往甚密,还曾成立 「都门诗社」。先生临终时还将家小托付洪亮吉以照顾。是他不屑为官吗?也不 是的。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平定今川,乾隆东巡回京,在天津举行甄别试,各省 士子赴天津献诗庆功贺捷,优者授官。仲则先生也曾赴试,还考取二等,授武英 殿书签官。 我相信他的仕途多桀是与他家太穷而他又太顾家有关系。他本来很有机会在 仕途上发展的,就是因为太顾家而错过大好机会。二十三岁时他在安徽学政朱均 处做幕僚,颇受器重。朱均任满回京,他因母亲老迈不能同行,回到乡下,从此 几经周折,也未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从未见过哪个诗人别母别得这般凄惨的。这样可怜兮兮的,没 点大度,怎么可能在官场上吃得开?他也做过一阵子的小京官,那是他和其他士 子到天津献诗所授的武英殿书签官。但官卑俸薄,而京都居大不易,养不起家, 加上债主逼迫,只好离京。 尽管如此,仲则先生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名山大川,洪亮吉说他“揽九华,涉 匡庐,泛彭蠡,历洞庭”。他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山水诗篇。他写天门山,峥 嵘突兀:“熊蹲狮伏势绝陡,急【氵伏】盘涡此间走。初疑鳌窟忽掀翻,倒插双 螺碍星斗”(《天门山》)。他写洞庭湖,蔚为壮观:“洞庭一泻八百里,浮云 贴天天浸水。君山一点碍眼青,却似今日酒酣别君之块垒”(《洞庭行赠别王大 归包山》)。他写钱塘江观潮,汹涌澎湃:“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砰岩【石追】岳万穴号,雌【口去】雄吟六节摇”(《观潮行》)。他写衡山 日出,奇景突现:“人言此时日将出,仿佛水底离珠宫。须臾一线吐复落,砉然 万丈车轮红”(《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 仲则先生的古体诗很受李白的影响。他很推崇李白,写了许多诗表示对李白 的倾慕。他在《太白墓》诗中写道:“我所师者非公谁”,还表示死后要埋在太 白墓附近。评家都说他的古体有太白遗风,洪亮吉甚至说:“自湖南归,诗益奇 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他的古体诗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下面是仲则先生 比较著名的一首七言古风,写景抒情,是唐以后不可多得的好诗。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 安在哉!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夫子文章伯。风流仿佛楼中人, 千一百年来此客。是日江上同云开,天门淡扫双娥眉。江从慈母 矶边转,潮到然犀亭下回。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扌不】 土。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 作主山作宾。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常作人间魂。身后苍凉尽如 此,俯仰悲歌亦徒尔。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高会 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 流。(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正是仲则先生的这种太白遗风,使后世的人对他更有认识。我也是因此而读 《两当轩集》的。我喜欢李白的诗,李白的诗潇洒大度,飘逸而有仙气,正是我 所认为的古诗的灵魂和境界。我没有那种灵魂和境界,退而求其次,我读了《两 当轩集》。此后,我就渐渐能够感觉到甚至可以捉摸到那种潇洒,那种飘逸,我 渐渐能够进入古诗的境界。现在我觉得我和李白非常的近,近到可以追随他潇洒 的身影,游览名山大川;近到可以聆听他的长啸低吟,千古悲欢同挥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白是领过风骚的,仲则先生也领 过风骚;我们这一代,似乎没有谁能够领风骚的了,领略一下风骚总可以吧! 〔寄自美国〕